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是中国古代著名旅行家。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主要在阿姆河流域)。他从陇西出发,翻越葱岭(今帕米尔),亲历大宛(在费尔干纳盆地)、康居(在锡尔河流域)、大月氏和大夏(在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等国,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回归,往返前后达13年,历尽艰险,获得了有关西域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张骞出使乌孙(在伊犁河、楚河一带),他到达后,分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在伊朗高原)等地。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长安,年余病死,他分遣的副使都圆满地完成任务,打开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使者和商人往来络绎不绝,中西交通出现空前未有的盛况。
张骞通西域的地理意义非常重大,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地理知识,还扩大了地理视野,促进了中国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骞通西域的地理意义非常重大,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地理知识,还扩大了地理视野,促进了中国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