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家──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或“宝”),回族。明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今属晋宁县)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父亲都曾先后赴阿拉伯麦加朝觐。故自幼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被虏掠至南京,入宫成为太监。由于他聪慧勤勉,又屡立奇功,因而深得明成祖朱棣赏识,获赐“郑”姓,更名郑和,并升任内宫太监。他一生建树颇多,其中最伟大的成就是七下西洋的远航。
|
郑和像 |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与副使王景弘等率领由62艘宝船,2万7千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苏州浏家港出发,浩浩荡荡远航西洋,逾两年而返。经越南、爪哇、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到达印度西岸。此后,他又6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历经30多个国家,航程16万余海里(约合30万公里)。第一次实现了由中国到达印度洋、红海海岸及赤道以南非洲东岸海域的直达航行。
郑和等人每到一处,都以瓷器、丝绸、铜铁器和金银等物换取当地的土特产,与各国加强联系,从而为发展远洋航运,扩大中国对外开放,促进中国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华侨对南洋的开发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郑和的远航,表现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辉煌业绩,不仅是回族人民的光荣,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