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
与科学同行
生生不息团队
       生生不息团队主要创作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科普作品,例如重大疾病的治疗、突发灾害的应对、饮食安全与健康等,作品包含视频、文章等多种形式。曾创作《食用河豚26年后正式“解禁” 河豚 剧毒河豚到底怎么吃?》《科学的地震自救方法都在这里》等作品。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2月22日零时28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那它的由来从何说起? 在我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一说,还有“冬令进补”的习俗。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冬天进补到底该注意些什么?
据报道,在河豚鱼“有限”解禁一年后,在江苏泰州、扬中、常州等地商贩将非法的活体河豚鱼交易摆在台面上,有人担心,消费者吃了这些来源不明的河豚鱼,若一旦出事,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什么我们将国家出台的通知称为“有限”解禁?那么,国家的通知开放了什么?严格禁止了什么?在剧毒和禁令的阻挠下,为什么人们依旧难以舍弃鲜活河豚的美味?消费者要如何吃才不会搭上性命?
在日前举行的“2017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上,工程院院士赵梓森表示,我国现已实现技术突破,可以制造并铺设电缆。他还表示,本次我国制造的是第二代海缆,美国、日本在去年刚开始启用。要知道,中国此前并不会制造海缆,仅会购买洋品牌铺设。
“天赋基因”真的可以被检测吗?基因检测又是怎么操作的?这项技术能否造福人类?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基因检测和精准医疗。
6月18日下午,北京市陆续开始降雨,门头沟斋堂地区降雨量达到6至10毫米,上游来水与本地区短时强降水共同作用,引发局地山洪泥石流。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作为灾害的泥石流?当它来势汹汹时又有多少人知道该如何自救?
现在虽说是有35℃+,比起七八月份的桑拿天,好像又没那么闷热,到底是天气预报出了问题,还是我们感知有偏差?
嫦娥工程的任务是什么?需要哪些技术支持?探月工程又是怎么样运作的?下面我们就来对我国的探月工程做一个详细的了解。
当地时间5月31日,美国宇航局宣布,计划于2018年向太阳发射一个探测器,将在距离太阳表面650万公里的外大气层轨道,观测日冕的活动。这将是NASA第一个飞入日冕的探测器,也是人类首次近距离接触太阳。
据外媒报道,安装于国际空间站的粒子物理试验设备阿尔法磁谱仪近日获取了关于反质子流抵达地球大气层的最新数据,这一数据的准确性前所未有。
高考大战在即,考生和家长们都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为了做好后勤保障、让孩子考出好成绩,不少家长在“吃”上下足功夫。
大部分人觉得细菌是致病的,甚至致命的,就像上面提到的这个超级细菌。然而,你知道吗?其实,细菌还有很多用途。
一种并不受粒子学家欢迎的“副作用”——同步辐射,如何在揭开SARS......
北京谱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大型通用磁谱仪,测量正负电子对撞反应......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和韩国基因测序公司Macrogen近日合作发表研究,完成了目......
今日,农业部出台通知,食用河豚终于有法可依了!那么要怎样才能合法合理......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科普中国
中国科普博览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2257号-28,-4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