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贝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国人民食用贝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对各种形体各异,五光十色的贝类非常感兴趣,如果我们还想进一步探究贝类奥妙的话,需先搜集一些贝类标本来观察研究,这应该是容易做到的事。
一、贝类标本的采集
一般说来,在贝类里,除了头足类的一些在海里游泳很快的种类以外(这些头足类标本,我们可以随船出海去采,也可以在鱼市上买到),都是比较容易采到的。因为它们行动很慢,只要我们能够遇到它们,就一定能够捉到它们。
一般说来,各个类型的贝类在海洋里都有代表,要采到各式各样的贝类,需用到海边去。凡是到过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每天每时都在涨落,在潮水退下去的时候,海边一定地带的岩石、沙滩、泥滩都会露出来。在退潮时能露出来的地带叫做潮间带,潮间带便是采集贝类的好地方。每逢旧历的初一和十五潮水涨落的幅度最大,潮间带退出的面积也最宽大,所以在这个时候去采集标本,收获也会更大。
在海边采集贝类标本,不需要很特殊的工具,只要带一个装标本的小桶和几个玻璃瓶,以及采标本用的镊子、铁锨、斧头、凿子等就够用了。镊子是夹标本用的;锨是为挖掘在泥滩、沙滩上凿穴生活的双壳类如缢蛏、蛤仔等而准备的;斧头、凿子是用来采集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固着或钻穴生活的贝类的。
为了能够采到各类型的贝类标本,我们还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海岸去采集。在岩石海岸,我们能采到石鳖、笠贝、滨螺、荔枝螺、牡蛎、贻贝等等;在珊瑚礁,我们可以采到各种宝贝、鸡心螺、珊瑚螺、海菊蛤及钻凿珊瑚的石蛏、海笋等等;在沙滩,我们可以采到玉螺、文蛤、斧蛤、竹蛏等等;在泥滩,我们可以采到泥螺、泥蚶、青蛤、缢蛏、鸭咀蛤等等。不同的海岸栖息着不同种类的贝类。
有许多贝类生活在潮下带,有的甚至生活在很深的海底,在潮间带就无法采到了。这就需要乘船,用一定的网具去采。有些在浅海岩石上附着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如鲍鱼、大马蹄螺、珍珠贝、扇贝等等靠拖网常不容易采到,必须潜水员下水才能采到。
二、贝类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采到贝类标本以后,我们怎样处理它们呢?一般说来有两个方法:
1、浸制标本 就是把采回来的标本用酒精或福尔马林液泡起来,这样标本才不会坏掉。通常采用的的是浓度70%的酒精或5-7%福尔马林。凡是带贝壳的、尤其是贝壳很薄的标本,最好不要用福尔马林浸泡。因为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福尔马林对它的侵蚀性比较强,浸久以后标本就坏了。
大部分标本在浸制时收缩得很厉害,例如螺类和蛤类,它们的头部、足部都会完全缩在贝壳里面,并且把贝壳紧紧的关闭起来。要保存伸展时的样子,必须在浸制标本以前,先把采来的标本麻醉,然后再浸在酒精或福尔马林中,这样它就不会再收缩或者收缩很少了。麻醉标本的药品很多,通常我们用硫酸镁(泻盐)和薄荷冰。
比方说,我们采到了一个海产螺类,打算让它的头部、足部露在外面保存,可把它养在盛海水的容器里,然后徐徐加入泻盐和薄荷冰,使它麻醉。经过一个时期以后,动动它的触角,如果不收缩,就可以把它浸制起来了。
2、干制标本 贝类的干制标本就是贝壳。很多搜集贝类标本的人都喜欢单单搜集贝壳。假使我们采到了活的贝类,不愿意制成浸制标本,而愿意制成干制标本,应该怎么办呢?有的种类可以容易地把肉体去掉,有的种类肉体一下子不容易去得干净,须让肉体自己腐烂掉。等它的肉体腐烂以后,只要用水一冲洗,就能得到干净的贝壳了。有厣的贝壳,厣一定要跟贝壳一起保存。用一点棉花把厣粘好,再塞到壳口里面去,就不会遗失了。
不论是浸制标本或干制标本,都应该标明标本的产地和采集的日期。如果能对它的生活环境等做记录,那就更好。这些文字材料对研究贝类是有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