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院网信办指导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

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

与陆地相比,海洋生物的研究起步晚, 力量相当薄弱, 被描述的海洋物种较少,但在某些方面,海洋生物却更加丰富多彩。如海洋中生活着世界上尚存的33个动物门中的32门,其中15门完全是海洋生的(见表)。珊瑚礁,就象热带雨林一样,以高物种多样性而著称,最近的证据表明,在深海也有可能有非常高的物种多样性。由于许多海生物种以化学方法保护自己,海洋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新药源泉。海洋生物多样性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观赏种类和景观。海洋中生命财富远不止物种数量,地球上测得的最大生产力在北太平洋的海藻床。海洋食品提供了人类的大部分蛋白质需求。海洋光合作用和成光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缓和了全球变暖过程。从结构复杂的红树林海岸到似乎无特色的大洋中心水域,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至少可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提并论。

表: 海洋生态系和非海洋生态系中的动物界门类比较

 

海洋特有

扁盘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中生动物门、颚咽动物门、动吻动物门、兜甲动物门、帚虫动物门、腕足动物门、曳鳃动物门、星虫动物门、螠虫动物门、须腕动物门、棘皮动物门、毛颚动物门、半索动物门

共15门

 

二者兼有

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虫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内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苔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缓步动物门、五气门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共17门, 带*者系95%以上的物种为海洋特有的门

非海洋特有

有爪动物门

1门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宝库,海洋生物是食品、药物、能源的巨大资源库。而要合理可持续地开发这个宝库,海洋生物分类学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是最基础最重要的。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中国海域辽阔,南北跨度达38个纬度,东西跨度有25个经度。东临渤海、黄海和东海,南为广阔的南海,海岸线漫长,海岸类型多样,有6900多个海岛,1500条河流入海,海底地形、地貌复杂,水文和潮汐多变。正因如此,中国海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海域之一。

迄今,全世界已记载的海洋生物种类的总数已超过20万,我国海域已有记录的海洋生物约占其中的1/10,有2万多种,它们隶属于5界44门。动物界记录的种类最多,在所记录的24个门中,超过3000种的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2个门, 超过100种的有腔肠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苔藓动物、棘皮动物、尾索动物、线虫动物和海绵动物等8个门。植物界6个门中,包括海藻和维管束植物两大类, 海藻的3个门已记录约800种, 维管植物的3个门共记录400多种,真正的海洋维管植物仅有40种红树植物和13种海草,其他种是海滩的盐碱植物或海岸植物。真菌界的海洋物种研究不多,仅对渤海水体的酵母和香港腐木的真菌有过研究,尚不能反映中国海真菌的概貌。原生生物界记录了7个门近65000种, 其中海洋单细胞藻类物种的研究比较充分, 特别是硅藻门的研究最深入,种数最多(约1400种),基本上能反映不同生境(浮游、底栖)以及个体大小(小型、微型等)的物种的全貌。甲藻门是主要的有毒赤潮生物,已记录255种。肉足鞭毛虫门的有孔虫、放射虫的研究比较深入,特别是有孔虫,已经记录了新生代以来至现生的物种2606种。

中国海洋物种具有以下特点:(1) 中国海洋生物的特有门类多;(2) 中国海洋的物种,比淡水多、比陆地少;(3) 中国海洋物种由北往南递增;(4) 中国海的物种以暖水种(热带种和亚热带种)居多,也有些广分布种和暖温种,以及少数冷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