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大讲堂 >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名家讲堂

时间:2005年11月6日
地点:北京汇文中学


 

探寻宇宙深处的神秘爆炸
马宇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讲座(一)  讲座(二)  讲座(三)  讲座(四)

在研制过程当中,每个人都出过错,每个人的错都曾经伤了脑筋,大家一起解决,最后解决了。举个例子,有一次探测器的测试,伽玛暴记上了,暴了以后工作状态应当复原,等待下一个暴的来临,但是复原完以后又接着触发暴,老有暴就很成问题,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多伽玛暴,最后查出原因是,写软件的人在复原时,虽然对有关参数都做了初始化,唯独忘了把伽玛暴的标志码复位。也就是说有一个参数证明有没有暴,没有把这个参数设零,于是就老按有暴状态处理,这样的错写的人不容易查出。搞软件的两个人互查,存在的错误都是被对方查出来的。我自己也出了一个错,我特别想多抓东西,所以就把异常区关机的范围划得比较小,开始第一个礼拜,一进异常区就触发了,一进异常区就当暴来处理了,这样也很麻烦,触发了半天,都是假的,而且计数很高,会被误认为是大暴。当时我就请人帮助,重新下载了新的程序,把异常区的流量重新计算,画出区域图,重新设定关机和开机时间,一个礼拜以后问题解决了,这就是我贪心不足造成的问题。好在我们设立了一个指令,叫程控指令,可以把程序从地面注入进去,后来用程序注入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事先想到了应对办法,出了问题总有办法来解决,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互检互查,做到了每个阶段问题都要归零。
  还有就是坚守岗位,持之以恒。空间探测是多学科、高技术综合性学科,需要不断地学习,个人没什么可吹的,这是几万人的努力,每人都在这里做很小的一部分,任何一部分出错都会造成失败。我那时最不放心的是这个东西放上去,我们的是好的,但是别的地方会不会出错?提心吊胆,所以不仅关心自己的部分,也关心别人负责的部分。
  我今天的报告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问:伽玛暴有没有可能穿透地球大气层?对地球上的生物有影响吗?如果有影响,会不会是一个灭绝的原因?
马宇倩:电影里有这个说法,很多人拿伽玛暴做例子。伽玛暴的能区在电磁辐射里不是最高的,主要辐射能区在原子核爆炸的区,为什么用核爆炸的探测器能测得到呢?就是这个原因。我们现在知道的高能光子能量可以更高。能穿透地球的是中微子,太阳的中微子就能穿透地球,而且现在很多人在地球的南极放探测器,看出北边穿过地球到南极,来进行这样的测量,但不是伽玛暴。
问:恒星燃烧殆尽之后,会塌陷吗?最终会不会变成黑洞?把所有的光或者所有的物质都吸进去,密度无限大,吸进来的东西会把这些信息保存吗,或者有一天释放出来,把新能源在原本的洞里释放出来?
马宇倩:黑洞到目前为止算是一个理论模型,大家认为黑洞是存在的。主要问题都是从旁证的角度来证明它是黑洞。黑洞的密度还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中子星,超新星爆炸中心部分塌缩,此时原子核变成了一个大中子,中子星是密度最高的,磁场是最强的。黑洞的密度大概在10的9次方,密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引力强,所谓的光逃不出去。所谓的黑洞不黑,黑洞的周围会有辐射出来,现在有几个最经典的黑洞侯选者,如天鹅座X-1等。黑洞有两种,你指的是恒星演化过程的最后阶段会塌缩变成中子星,变成黑洞,取决于恒星的质量和状况。还有一种是星系核,10的8次方倍的太阳质量合在一起,形成大质量黑洞,构成星系存在的引力核心。
问:天文学中有很多天文数字,比如恒星的寿命,太阳是100亿年,人自己的估算还是有科学依据?如果恒星永远照下去,会把宇宙烤的热升腾了,怎么估算它的年龄?
马宇倩:我们现在认知的世界里地球只有一个,太阳系,太阳系在银河系当中有很多个,但离我们最近的只有一个太阳系,一个太阳。恒星固定在这么大的尺度里,虽然有100亿恒星或者一亿个恒星,但是距离还是比较远的。我们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10的13次方厘米,往外走一秒差距,银河系就是多少万光年,用光走才走8分钟。不用担心宇宙因为有恒星会毁灭,绝对不会。
问:恒星的年龄是怎么估算的?
马宇倩:恒星的热核反应,恒星的质量,太阳的质量,在天文学里有一些办法。天体物理,还有天体化学。恒星的化学成份,还有核燃烧的过程,有一套规律,不是单个天体。天文上有个特点,天体是成群、成类的,分类以后再综合起来进行研究,说来话长。
问:关于“神六”的问题,费俊龙把舱门打开了,杨利伟没有打开,舱门位于哪儿?
马宇倩:应该在这个部位,最早的时候我还看过,人可以爬过去,轨道舱和留轨舱之间。
问:舱门打开危险挺大的是吗?
马宇倩:在天上我就不太清楚了,属于飞船系统的问题。在微重力的情况下,关键是舱门控制。
问:关于模型上有一个白色的装置,“神舟五号”脑门上特别尖尖长长的,“神舟五号”进入低轨道之后,太阳帆板打开,黄色的装置就消失了,它的作用以及它在太阳帆板打开以后跑哪儿去了?我想了解一下它的功能以及结构。
关老师:发射的火箭上面的这部分,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这里一定有宇航员。前面这部分叫逃逸塔,凡是装了这个就是为了保护宇航员的,从起飞之前五分钟到发射之后大约是200秒,这段时间在低空范围,如果任何飞船跟火箭上的系统出问题了,有一些判断系统,这个判断系统过了门限值以后,逃逸塔自动打开。上面有若干枚火箭,会自动启动,把飞船的载人部分自动地带离开有危险的火箭,保证宇航员的安全。为什么过了200秒以后就不用这个了?因为脱离了低密度轨道,出问题以后可以有时间做处理。过了200秒以后,这个逃逸塔就会自动抛离。所以看到的逃离塔一定有宇航员。马老师做的试验是“神舟二号”,是不带宇航员的。一定要精心地做逃逸塔,但是希望它永远不启动。
问:第一个问题,宇宙中存在暗物质或者反物质,美国现在调查这件事。
马宇倩:暗物质、反物质是存在的,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证据。反物质的存在实际上是质子有反质子,质量相同,符号相反,基本粒子都有其反粒子存在。丁肇中教授要找的是原始的,来自宇宙天体的反物质,有时被大量的二级效应产生的反质子掩盖了,所以能找到天体来的反物质,这点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测。
问:爱因斯坦说空间是平均分布的(?),时空会弯曲,已经证明了这是真实的。这样对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有没有影响?
马宇倩:载人航天主要是克服地球引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地球引力的范围内现在还不需要使用。你讲的情况是有引力透镜现象。在一个光束经过一个非常强引力的天体以后就会弯曲,找到它的方向成像是另外一个地方,叫做引力透镜现象,而且已经测到了。现在还有人专门研究怎么测量天体的引力波,有这样的试验,对我们不会有影响。
问:“神舟六号”五号发射,火箭上会掉落一些碎片,那是什么东西?
马宇倩:每次发射都会有些东西,比如有衣服,但是有很多附属设备,每次发射都会发现,不管是我们国家的飞船还是国外的飞船,都会有些碎片掉下来,只要不是不应该掉下来的的那部分就可以了。
问:最近有一个“121星云”,科学家发现了隐形星系的东西,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使聚集在里面的很多星系云,没法结合新的行星,变成了隐形星系。
马宇倩:最近有些报道,包括年轻的隐形星系是存在的,实际上是星系,但是数目很少。
问:现在哲学课学了一下因果关系,只要有果就先有因。宇宙爆炸的前因是什么?
马宇倩:这个问题有点像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宇宙早期大爆炸的模型认为最早是宇宙蛋,宇宙蛋在爆炸的一瞬间就形成了宇宙的很多粒子,这些粒子慢慢由不同的引力吸引在一起,于是就形成了星云、星,这是宇宙起源和宇宙学大尺度结构问题,要用宇宙学的方式研究。关于大爆炸模型,现在由微波背景辐射验证的,确实存在。大爆炸模型现在大家已经接受了。阿西摩夫有一本书叫《最初三分钟》,讲宇宙大爆炸最初三分钟的故事。我在十年、二十年以前买的,这本书非常好。你可以找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