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熊猫的祖籍争议

  

  1942年,在匈牙利潘诺盆地哈万(Hatvan)地点的沼泽相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带有第3前臼齿至第2臼齿的食肉类动物的右下牙床。克雷佐(M.Kretzoi)对这件化石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它下前臼齿的中央齿尖较细,在中央齿尖前、后的附属齿尖壮实;后面的下臼齿短而宽,靠前面的齿尖较粗,靠后面的齿尖较细,并彼此紧靠。克雷佐根据这些性状将其订立了一个新属、新种,叫做葛氏郊熊猫(Agriarctos gaali)。
  克雷佐的研究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动物学、古生物学界的极大兴趣。不少学者提出,葛氏郊熊猫的牙齿特征相似于熊猫,它应当归属于熊猫类的早期代表,因为葛氏郊熊猫的地质时代为中新世晚期,距今大约700万年前。
  自此以后,便把葛氏郊熊猫看作是东亚熊猫的祖先,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熊猫也就成了“华籍欧裔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者对“华籍欧裔种”之说似乎成了定局。尽管有不同的声音,例如小种熊猫的发现者裴文中先生曾经说过(与笔者口头交换意见),中国熊猫的祖先,是不是来自欧洲尚有待研究,因为葛氏郊熊猫材料太少,证据不足,难以令人信服。
  熊猫由来之谜,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我国科学家揭开了。他们分别在云南禄丰盆地和元谋盆地的晚中新世(约800万年前)沼泽相地层发现了禄丰始熊猫和元谋始熊猫化石。
  这些新发现,对长期置疑的熊猫起源问题划上了句号。
  现在可以说,熊猫是在华夏大地萌生、成长、壮大起来的,是地地道道的华籍物种。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