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恩重如山的教导

在课堂上,华老常常用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解决问题的实例来激发开启同学们的心智,同时用下厂、下农村时解决问题的实例,加以总结、提高,点拨同学们的心灵:点明闪光点,阐述大观点,其中悟到的道理终身难忘。这里举一个小例子:有一次下农村,每次劳动收工时,我总是跑在最前头,带领大家直奔(垂直方向)前方流过田地的一条直线型水渠,洗刷农具和自己,再瞄着我们住宿的村落,直线前进回村。华老看在眼里,向我发问:“你带大家走的路线对吗?”我一愣,想一想忽然恍然大悟,这路线中含有一个平面几何的优化问题。华老说:“你们的筛子眼太大,日常碰到的问题都被筛漏了,日常生活工作中,对于问题的观察力、捕捉力还没有养成。”……“这里实际是两个阶段的优化决策问题,你只看到了第一阶段优化,缺乏整体全局观念,走的路线不是全局优化。”后来华老用这个例子考过许多年轻人,他们的走法往往和我一样,劳动完直奔水渠是自然心理,越快洗刷好越好,不会考虑全局路线的长短。华老接着说:“你们做的是物理运动,我看到的是数学现象。”这句话,我当时只是记在心里,并没有完全理解,后来慢慢理解了其中的真正含义,我将在第三部分中叙述。

(2)华老与调干生的机缘

58级有一批调干生,他们是从速成中学直接保送上大学的,华老对他们的学习很关心,他们先天不足需要帮助。有人对华老说:“杨德庄有一套好的学习方法,让他帮助调干生。”他们可能看到我是从福建省农村来的,语言上虽有障碍,但从不开夜车,学习还不错。中国科大那时的课业是十分繁重的,人称是重(课程重)、紧(时间安排紧)深(学习内容深)的典型,教学大楼整夜灯火辉煌,开夜车的还没回去,开早车已经来了,有一句著名的顺口溜:富清华、穷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

帮助调干生学习又给了我一次接触华老的机缘,让我有机会了解华老的另一境界。华老说:“他们底子差,但只要方法对头,总能跟着学,将来做应用数学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有用武之地的。”从中我感悟到,华老对58级的培养不仅考虑到应用数学业务人才,还考虑到应用数学的发展还需要组织者和管理者,这点与纯粹数学极为不同,应用数学发展需要团队合作,华老确实站得高看得远。可惜,58级的这批调干生毕业之后,没有像华老所期望的那样,做应用数学事业发展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样,中国历史的变迁也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实现华老在中国发展应用数学事业的进程。时至今日,几十年从事应用数学的奋斗经历,更加认识到对于应用数学发展,其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留校任教的机缘

毕业后,我被留在学校任教,对我来说,这次机缘对我的一生至关重要。当时华老的工作关系已从数学所转到中国科大,如果我没留在母校,我与华老的机缘可能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终止。华老非常重视我学的专业---运筹学,他教导我:

1.准备承接运筹学专业教学任务

首届运筹学专业教学全部由中科院数学所承担,我成了继首届之后,两届运筹学专业所有专业课的助教,准备将来主讲。期间,华老教导我如何做学问,三个字:“专”、“严"、“漫”;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如何教好书:深入浅出、灵活运用,不要死教书、教死书。

2.探索运筹学教学的新路子

实际上是在探索培养应用数学人才的新路。华老一贯认为,基础打好了,专业课除课堂教学外,可以采取开门办学的方式,到实际中去。

3.试点---包括培养人才和普及数学技术两方面

中国当时处在长期被封锁的环境之下,很难或根本得不到国外的文献资料。1964年,机缘来了,日本科学家系川英夫送给华老一本书,这是一本关于系统理论、组织管理与控制的书。华老以他高超的洞察力立即从书中提取出一种数学技术,称为统筹方法。他亲自挂帅,让我当他的助手,把当时正在做毕业论文的运筹专业的学生,带到工厂去,实践他的统筹方法,这种探索活动在中国是首创。从此,他走上了历时20年、足迹遍及全国的普及推广数学技术的艰难历程。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