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逸东
相里斌
当前位置:首页—专家访谈—中科协之科技人物
 中科协之科技人物 

    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是迄今国际上开展实验最多的空间科学研究领域,空间蛋白质结晶项目研制了我国第三代具有双温度控制、气相扩散和液—液扩散两种结晶方式的蛋白质结晶装置。
    空间细胞培养装置采用了灌流式渗透培养技术和空间实时固化技术,标志着我国空间细胞实验技术与在轨运行的动态控制技术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对空间细胞培养回收样品开展后续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特殊的环境对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有一定影响,这进一步从细胞水平证明了航天员的免疫功能在进入空间后会有所下降。
    另外,动物细胞对力的作用很敏感,空间微重力条件影响细胞的结构和装配,使细胞骨架松散。还有,空间细胞能耗减弱,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通过运用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发现空间条件对涉及细胞功能的所有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并与蛋白质合成有关,从而说明可能对细胞抗体产生有影响,这对空间生物制药等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空间细胞融合是一项国际前沿研究课题,这方面的后续研究结果表明在微重力条件下,植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融合均能够显著提高杂种细胞得率,具有发展前景。
    生物大分子及细胞分离纯化研制了连续自由流电泳仪,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空间生物分离纯化实验设备;生物学效应实验研制成功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在轨运行工作正常。
    微重力测量设备在“神舟”一至五号飞船上圆满完成了飞船微重力水平测量任务,为空间材料、生命、流体等科学实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微重力环境参数,准确监测了飞船自主飞行期间的重要事件。另外,微重力测量已形成技术先进的成熟产品。
    建立了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各个实施阶段提供了空间环境预报保障,在任务研制阶段为飞船设计和有效载荷研制提供了空间环境设计条件和环境适应建议,在各艘飞船发射和在轨运行阶段提供了远、中、近期预报,保障飞行试验的安全。特别是“神舟”一号发射期间,空间环境预报中心提供了准确的狮子座流星雨事件预报,在工程总指挥决策下推迟了发射日期,有效地保障了“神舟”飞船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运行。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此外,应用系统还有个技术支持系统,分管“天上、地下”。天上部分包括有效载荷提供数据管理、专用下行数据传输设备,并对有效载荷进行统一配电;在地面则建成了“有效载荷应用中心”。
    “应用系统十几年来的成果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对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医疗改进,以及对地观测遥感,包括开发资源、灾害的监测等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为进一步开展载人航天科学研究和应用、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空间科学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顾逸东说,而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30余个研究所和航天科工集团、中电集团、国家海洋局、国家气象局、总参气象局等10余个单位的应用系统全体工作人员长达10余年的辛勤劳动。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