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逸东
相里斌
当前位置:首页—专家访谈—神七—科学时报专访
 神七—科学时报专访 

    9月28日,在神舟七号飞船成功释放伴飞微小卫星并成功传回伴星拍摄的飞船飞行实景后,本站记者采访了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

    [记者]:顾总您好!首先请您对昨天两项空间应用任务的情况谈一下您的看法好吗?
    [顾逸东]:昨天我们的航天员进行了出舱活动,并顺利取回实验样品,在航天员返回舱内后,进行了伴飞微小卫星的释放。这两项活动都进行得非常顺利。伴飞微小卫星已经传回了飞船在太空的运行实景,非常成功。

    [记者]:请问顾总,为什么会选择这两项任务?
    [顾逸东]:是这样的,过去的轨道舱有留轨功能,有电源,有姿控、数据传输和测控,这次轨道舱改成气闸舱。在这样的情况下,神舟七号的空间应用,主要考虑如何很好地体现与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配合,并考虑为今后进一步开拓应用的先进技术打好基础。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的:第一,轨道舱不能装太多试验装置,而正好航天员有出舱活动这么一个非常好的条件,我们就考虑能不能做外太空的暴露实验,当然也考虑了几个候选的项目,包括采集宇宙尘和空间碎片,当时考虑的时间比较短,它的通量不够,不能满足实验需要。第二就是研究了固体润滑材料试验的可行性,材料的空间暴露实验要考虑到时效性,就是两天或者是40几个小时,是不是能够很好地反映空间原子氧对空间材料的作用。最后经过研究觉得这个方案是可行的,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研究。空间固体润滑材料对航天事业、包括载人航天事业非常重要,因为航天器上的很多活动机构,还有有效载荷上的活动机构,对润滑的要求非常高,空间润滑和地面润滑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国家有专门研究空间润滑材料的研究机构,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够在外太空放置材料样品,因为空间原子氧很活泼,它的氧化作用很强,同时也有一个很高的速度,这样的条件,对我们空间润滑材料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经过高速原子氧侵蚀以后,看看材料性能有没有改善,或者是性能有没有衰退。地面模拟设备可以产生原子氧,但是它不可能同时具备高速,因为飞行器在空间有第一宇宙速度这样一个很高的速度,这个很高的速度使得原子氧增加了能量,这样的条件在地面是很难获得的。把天上和地上实验对比以后,今后能更好的开展地面实验。在外空进行实验必须有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应当能在航天员出舱活动当中很方便的取回来,这也是这次实验神七飞船飞行中配合航天员出舱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吧。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