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基因> DNA与基因

用X光衍法研究DNA

  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奇妙结合,使在20世纪30年代末学者们开始应用X光衍射技术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当时主要是研究蛋白质),形成了分子生物学中的结构学派。结构决定着功能,对结构了解得越精细,则从中推导出功能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大,准确性就越高。这就是当时生物学中观念尚未十分明确但气氛却非常浓郁的还原论。
  
  在蛋白质分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应用X光衍射法来研究DNA的分子结构,其中贡献卓著的当数威尔金斯(M·H·F·Wilkins)和富兰克林(R·Franklin,1920-1958)。
  
  威尔金斯于1915年出生于新西兰,他的父母是爱尔兰人,22岁时毕业于英国剑桥的圣约翰大学物理系,24岁在伯明翰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他自己曾追述说,在剑桥时,“我对固体的结构及其依赖于这种结构的特殊性质非常感兴趣。”40年代中期,当威尔金斯读到薛定锷的《生命是什么?》一书时,非常兴奋,感受到控制生命过程的复杂分子结构的概念的强烈冲击,从此步入了生物学的殿堂。1950年,威尔金斯担任英国皇家学院生物物理学部的助理主任,并开始进行DNA分子的X光衍射研究。
  
  第一幅DNA的X光衍射照片是由先驱者阿斯特伯里在1938年得到的,但这中间停顿了几十年。到威尔金斯小组重新研究这个问题时,已是20世纪50年代了。1950年,威尔金斯得到伯恩实验室作为礼物送来的一份纯净的DNA。这份DNA呈胶状,是一种黏性物质。当威尔金斯用玻棒点了一下,然后拿开玻棒时,他发现玻棒“带出一条细得几乎看不见的DNA纤维,就像蜘蛛丝一般”。这些纤维表明其内部分子具有有序的排列。威尔金斯和他的研究生戈斯林(R·Gosling)立即用X光衍射设备拍摄了DNA纤维产生的图样照片,他们得到的照片比阿斯特伯里的要精美得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保持了DNA纤维的湿润状态,而阿斯特伯里研究的是干了的DNA薄膜。DNA的X光衍射照片中有明显的几组点组成了十字的一横,提示DNA的整个结构为螺旋形,但证据并不充分。要弄明白DNA究竟是什么样的螺旋,研究者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在此时,富兰克林加入了研究组。富兰克林生于1920年,在剑桥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学位。她是X光衍射技术的专家。富兰克林此时也进行DNA的X光衍射研究,并于1952年5月获得一张清晰的DNA的X光衍射照片。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为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于1962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应该说,富兰克林在这方面的贡献完全不亚于威尔金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所依据的其实是1952年5月富兰克林得到的DNA的X光衍射照片。事实上,富兰克林也接近得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了。可惜她英年早逝(1958年38岁时死于癌症),而未能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件憾事。


赫希和蔡斯的噬菌体实验  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