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基因> DNA与基因

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

  在X光衍射照片的基础上,综合DNA化学研究方面的资料,沃森和克里克,特别是沃森,有着更宽广的眼界,从各专家处汲取所需,而得到新的综合结果,而且这种综合结果比其各部分更伟大,这是那些不能聚木为林的专家们无法领悟到的。
  
  1928年4月6日,沃森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6岁就在芝加哥大学毕业,获动物学理学士学位,在生物学方面开始显露才华。22岁时沃森来到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结识了早先已在这里工作的克里克,从此开始了两人传奇般的合作生涯。克里克于1916年6月8日生于英格兰的北安普敦,21岁在伦敦大学毕业。二战结束后,来到剑桥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克里克也是深受薛定锷的《生命是什么?》一书的影响,从物理学转向研究生物学的。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工作始于1951年秋。他们仿照泡林构建蛋白质α螺旋模型的方法,根据结晶学的数据,用金属片按原子间键角与键长的比例搭配核苷酸。核苷酸(DNA中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为简单起见,以下简称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有A、T、G、C共4种。1950年,生物化学家查伽夫(E·Chargaff)报道了他对人、猪、牛、羊、细菌和酵母等不同生物DNA进行分析的结果。查伽夫的结果表明,虽然在不同生物的DNA之间,4种核苷酸的数量和相对比例很不相同,但无论哪种物质的DNA中,都有A=T和G=C,这被称为DNA化学组成的“查伽夫法则”。1952年7月,查伽夫访问卡文迪什实验室时,向克里克详细解释了A:T=G:C=1:1的法则。1952年春,克里克的朋友,理论化学家格里菲斯(J·Griffith,他是发现肺炎球菌遗传转化现象的F·Griffith的侄子)通过计算表明,DNA的4种核苷酸中,A必须与T成键,G必须与C成键。这与查伽夫法则完成一致,以上这些工作,就成了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模型中A—T配对、G—C配对结构的基础。
  
  1953年2月,威尔金斯将富兰克林1952年5月拍的一张非常精美的DNA的X光衍射照片拿给沃森和克里克看,克里克立即发现,DNA是双螺旋的,而且构成双螺旋的两条单链走向相反。至此,DNA骨架已经浮现。随后,泡林以前的同事多诺(J·Donohue)告诉沃森,A-T和G-C配对是靠氢键维系的。克里克提出,与糖-磷酸骨架垂直的碱基只有朝向骨架中心(而不是离开中心向外),才能保持稳定的氢键联系。2月28日,沃森用纸板做成4种碱基的模型,将纸板粘到骨架上朝向中心配对,克里克马上指出,只有两条单链的走向相反才能使碱基完善配对,这正好与X光衍射资料一致。完整的DNA分子结构模型完成于1953年3月7日,星期六。根据这个模型,DNA分子是一个双螺旋结构,每一个螺旋单位包含10对碱基,长度为34埃(1埃=10-10米)。螺旋直径为20埃。4月15日,沃森和克里克关于该模型的第一篇论文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同时在这期Nature杂志上发表的有关论文还有:威尔金斯、斯托克(A·R·Stokes)和威尔逊(H·R·Wilson)合署的文章,介绍了X光衍射数据的总体证据支持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及富兰克林和戈斯林(R·Gosling)合署的文章,文中展示一幅重要的、精美的DNA的X光衍射照片,并确认了沃森-克里克模型的合理性。

DNA的X光衍射照片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是生物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为DNA复制提供了构型上的解释,使人们对DNA作为基因的物质基础不再怀疑,并且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DNA双螺旋模型在科学上的影响是深远的。2003年是DNA双螺旋模型发现50周年,科学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用X光衍法研究DNA  半保留复制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