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树叶与食花朵

更多图片...
Movie! Go!

采集树叶做菜肴

  对于作为森林民族的西双版纳各民族的先民们,热带雨林是他们获得食物的主要来源。傣族的一则歌谣《充食歌》就描述了那时人们“挖树根、摘树叶、啃芦苇、吃芭蕉花、捞青苔嚼”的情形。时至近代,虽然农耕技术的发展已使各民族的主要食物来自农业生产,但各民族还是从森林中采摘、挖掘多种多样的食物,包括淀粉类、果蔬类和油料等上百种作为日常生活的补充或满足其传统嗜好的需求。槟榔青(Spondias pinnata)果子富含维生素C,食后回甜,是傣族传统制作“喃泌”(酱水)的重要原料;臭菜(Acacia pennata)的嫩枝叶具有特殊的香味,是炒、煮多种传统菜肴的必要原料;大芫荽(Eryngium foetidum)具有家栽芫荽的香味,但其香味更浓郁,是各民族喜爱的剁生肉必不可少的佐料。由于各民族在利用野生食物的过程中创造了特殊的加工和烹调的方法,从而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传统风味食物,尤其是傣族的风味食物,很受来西双版纳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欢迎。. 在众多的野生食物中,尤令中外游客感到惊奇和大开眼界的是食树枝叶。用树头菜(Crataeva uniloculeris)嫩枝叶腌的酸菜别有风味;臭菜的嫩叶炒鸡蛋色香俱备,是名菜;木瓜榕(Ficus auriculata) 、厚皮榕(F. callosa)的嫩枝叶宜炒、宜煮,风味独特;董棕(Caryota urens)的顶端嫩茎称为“甜笋”,用以炒肉片或做汤更是难求的山珍。据说,傣族人民多健康、长寿,少女轻盈、苗条,与他们多吃野菜尤其采吃多种的野生树木的嫩枝叶和植物的花朵有关。 讲到食花,在西双版纳是很普遍的。热带雨林多种多样的植物为各民族形成食花的习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被各民族食用的花较多,主要有大白花(Bauhinia variegata)、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火烧花(Mayodendron igneum)、鸡蛋花(Plumeria rubra)、芭蕉花(Musa sapientum)和黄栀枝花(Gardenia sootepense)等。这些树木花的可食用,对于内地的人来说,了解甚少。这里的各民族将这些花采集以后经过特殊的处理,鸡蛋花、火烧花、黄栀枝花要用水煮过,沥去水后再炒食;芭蕉花(序)切碎后要用盐巴搓、洗后再炒食;大白花可腌制酸菜或煮过后炒食;而云南石梓花则要晒干、捣碎,掺进米浆做成香甜的年糕——毫洛索,它是傣历年(泼水节)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被食用的花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氨基酸,包含花粉在内,不仅风味独特,而且是保健食品,已成为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难怪有植物学家把边疆各民族人民的食花传统誉称为“食花文化”。

食叶植物(木瓜榕) 食花植物(虾子花)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