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G8及OECD长期减排方案 发达国家的陷阱
中国科学院丁仲礼副院长12月16日新闻发布会
在2009年12月16日哥本哈根会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做了“IPCC、G8及OECD长期减排方案分析”的演讲,他指出本次哥本哈根会议的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议题是设定长期减排目标,并对今后排放权进行分配。
他首先指出, CO2浓度目标确定以后,人类可以通过化石能源使用和水泥生产排放的CO2总量就随之而定。因此,减排和排放权分配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他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对IPCC、G8及OECD长期减排方案做了分析。
IPCC、G8及OECD的长期减排方案均是不公平的
丁仲礼指出,目前在谈判当中,主要参考的是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此外还有G8方案、OECD方案等。根据这三个方案,发达国家在2006-2050年的人均排放权是发展中国家的2.3~5.4倍,因此这三个方案非常不公平,表现在:
1、不考虑过去排放的巨大差异(7.54倍);
2、不考虑未来排放的巨大差异;
3、发达国家(2010年)和发展中国家(2020年)排放高峰年时间太近;
4、不考虑基准年排放量的巨大差别(1990年:4.8倍;2005年:4.4倍)。
因此,丁仲礼指出,接下来需认真讨论的问题是:在长期排放权分配上,到底是应该向发达国家倾斜,还是向发展中国家倾斜。他指出,无疑应该向发展中国家倾斜。这不仅仅是因为历史排放的问题,还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水平提高不得不产生的排放,而发达国家现在排放中的一大部分已经是奢侈排放。
丁仲礼同时指出,如果IPCC、G8及OECD的长期减排方案成为国际协议的话,它们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平等条约。因为这将把目前已经形成的巨大贫富差异固定化, 在道德上是邪恶的。
发达国家设计的“减排陷阱”
在分析IPCC、G8及OECD的长期减排方案的过程中,丁仲礼强调这些减排方案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具体构成是:
- 温度对大气CO2浓度的高敏感性;
- 2度阈值;
- 450ppmv目标;
- 8000亿吨左右的CO2排放空间;
- 发达国家率先减排,不足15%的人口获得约44%的排放空间;
- 发展中国家尽管没有中期目标,但2020年后余下少量的排放空间。
他指出,对这个陷阱,其实发展中国家看得并不清楚。比如,发展中国家一直强调发达国家中期40%的减排方案。其实即使发达国家达到这个目标,留给发展中国家增加的排放空间也非常有限。
丁仲礼在演讲的最后强调,在控制大气CO2浓度增高问题上,需要一个完整的国际责任体系,这个国际责任体系必须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原则之上。而IPCC方案、G8方案、OECD方案都没有体现这个原则,因此不应该作为长期减排的谈判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