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背景 5·12汶川地震所触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总数达5万处,四川省严重受灾区共有34处大型堰塞湖以及71处小型堰塞湖,病险水库1996处,有溃坝险情的水库69座。其中重灾县内对人员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灾害隐患点就达12000余处。

  大量次生地质灾害隐患点对人口聚集点和大量基础设施造成直接损毁和构成严重威胁,并大大增加了救灾难度,延缓救灾进度。汶川地震触发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约占地震总伤亡人数的1/3,其中重大崩滑灾害掩埋上百人的崩滑灾害就达数十处。四川省境内,次生地质灾害就对12座县城、近100所学校以及大量集镇、居民聚居点、工矿企业、旅游景区、道路、水利水电设施等构成严重威胁。

 

 

  5·12 受灾地区为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度的山区,具有河谷、浅丘和中高山等复杂地貌,同时处于从盆地向高原过度的迎风带,降水丰沛,多年日最大降雨量多在120mm以上,是四川盆地多洪涝区水源汇集地,也是龙门山中高山峡谷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高发区。此外,受灾区有较多的危岩体、不稳定斜坡等潜在地质灾害,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将面临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威胁。

  专家预计在未来的10~20年内仍有次生灾害发生,因此有必要研制出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监测系统设备,建立整个震后灾区的次生山地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系统,为政府减灾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预警指标与成套监测设备研制成为应对地震次生灾害的极为紧迫的科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