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院网信办指导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
版纳植物园 有话要说 虚拟场景 版纳影院
    


 

热带雨林景区

 神奇的西双版纳
  民俗风情图片
 动植物的王国
 何谓热带雨林
 雨林奇观
  丰富的物种
  层叠的家族
  板状根
   与地面根

  玄妙的支柱根
  残酷的绞杀者
  空中花园
  雨林巨叶
  红叶现象
  老茎生花结果
  见证沧海桑田
  飞舞的巨藤
  开花结果一次
   的树木

  相依为命
   树与虫

  望天树
  四数木
  魔 芋
  桫 椤
  橡 胶
   感受割胶!

哺育人类现代文明的乳汁

——橡胶(Hevea brasiliensis(H.B.K.) Muell.-Arg

橡胶

  一层层梯田盘山而上,一山连着一山,层峦叠嶂,延绵不断,密密莽莽,苍翠碧绿。这就是西双版纳雄伟壮观、秀丽如画的橡胶林。

  橡胶,用白色的乳汁哺育了人类现代文明;橡胶,人类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能源;橡胶,人类现代文明至关重要的原料;橡胶,人类现代文明大厦的支柱;橡胶,人类现代文明的生命线;橡胶,现代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最亲密朋友。可以说,如果没有橡胶,就没有与现代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诸多兴旺发达的行业,如航天、航空、航海、交通、邮电、卫生、军事、生化、计算机等等;没有橡胶,也就没有人类现代文明。

橡胶

  橡胶具有多种良好的特殊性能,如:弹性、绝缘性、耐磨性、气密性、柔韧性等等,因此用途极为广泛。目前,世界上的橡胶制品已达7万多种,涉及到现代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一辆载重汽车需要橡胶240公斤;一架喷气式飞机需要橡胶600公斤;一辆轻型坦克需要橡胶800公斤;一艘3.5万吨的军舰需要橡胶68吨等等。

  目前,世界上每年需要天然橡胶600万吨,年产量也达到600万吨。但是,从人类发现天然橡胶,到人工研究开发橡胶,再到全世界,尤其是中国(主要是海南省和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橡胶行业的兴盛,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1493年,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率队初次踏上南美大陆。在这里,西班牙人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种游戏,唱着歌互相抛掷一种小球,这种小球落地后能反弹得很高,如捏在手里则会感到有粘性,并有一股烟熏味。西班牙人还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由此,西班牙人初步了解到了橡胶的弹性和防水性,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橡胶的来源。

  1693年,法国科学家拉康达到南美又看到土著人玩这种小球,科学家和军人思维和眼光是不同的,追根寻底调查这种小球,才得知这种小球是砍一种印地安人称为"橡胶"的树而流出的浓稠液体缺制造的。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和橡胶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能够软化橡胶的溶剂。

  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立斯特勒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

  1823年,英人马金托什,像印第安人一样把白色浓稠的橡胶液体涂抹在布上,制成防雨布,并缝制了“马金托什”防水斗蓬,这也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雨衣吧。

  1852年,美国化学家古特义在做试验时,无意之中把盛橡胶和硫磺的罐子丢在炉火上,橡胶和硫磺受热后流淌在一起,形成了块状胶皮,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法。古特义的这一偶然行为,是橡胶制造业的一项重大发明,扫除了橡胶应用上的一大障碍,使橡胶从此成为了一种正式的工业原料,从而也使与橡胶相关的许多行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可能。随后,古特义又用硫化橡胶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双橡胶防水鞋。

  1876年,英国人魏克汉九死一生,从亚马逊河热带丛林中采集7万粒橡胶种子,送到英国伦敦皇家邱植物园培育,然后将橡胶苗运往新加坡、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西亚等地种植并获得成功。

  1888年,英国人邓禄变发明汽胎,1895年开始生产汽车,汽车工业的兴起,更激起了对橡胶的巨大需求,胶价随之猛涨。

  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黄德勒发明橡胶树连续割胶法,使橡胶产量大幅度提高。由此,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了一种大面积栽培的重要的经济作物。

  1904年,中国云南德宏自治州土司刀印生(又名刀安仁)从新加坡购买8000株橡胶苗,带回国种植于北纬24度的云南省盈江县新城凤凰山,现仅存一株。

  1906-1907年,海南琼海爱国华侨何书麟从马来西亚引进4000粒橡胶种子,种植于会县(现为琼海市)和儋县。

  1915年,荷兰人赫尔屯在印度尼西亚瓜哇茂物植物园发明橡胶芽接法,使优良橡胶树无性系可以大量繁殖推广。

满山红叶的橡胶林

  1940年-1950年,爱国华侨钱仿周、李宗周、木德林、姚福美、林冬兰、郑开庭6人在泰国建立“暹华公司”,并历经千辛万苦、百般辗转,从泰国运回国2万多株橡胶苗,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罕镇建立“暹华橡胶园”。他们克服兵匪横行、瘟疫肆虐、交通阻塞、经费短缺等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苦心经营。后来,出于多种原因,仅剩李宗周1人在国内坚守“暹华橡胶园”,其他人均相继出国。1952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曾率领科研人员考察“暹华橡胶园”,并要求当地政府关照该园。1953年,政府派来橡胶科技人员考察“暹华橡胶园”,当时仅存91株橡胶树,并建立了“景洪特林试验分场”,李宗周成为农场工人。后来,李宗周任西双版纳州政协委员,并于1980年退休。1990年左右,“暹华橡胶园”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版纳胶源”,仅剩71株橡胶树。

   

[上一页][下一页]

 

版权所有: 中国科普博览   E-Mail:webmaster@kepu.net.cn
TEL:010-58812506         010-58812548 010-588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