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院网信办指导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
版纳植物园 有话要说 虚拟场景 版纳影院
    


 

热带雨林景区

 神奇的西双版纳
  民俗风情图片
 动植物的王国
 何谓热带雨林
 雨林奇观
  丰富的物种
  层叠的家族
  板状根
   与地面根

  玄妙的支柱根
  残酷的绞杀者
  空中花园
  雨林巨叶
  红叶现象
  老茎生花结果
  见证沧海桑田
  飞舞的巨藤
  开花结果一次
   的树木

  相依为命
   树与虫

  望天树
  四数木
  魔 芋
  桫 椤
  橡 胶
   感受割胶!

神奇的西双版纳

漂亮的傣家姑娘

更多图片...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既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又是一个孕育独特民族森林文化的地区。

  神奇,在于她地处我国遥远的边疆,与老挝、缅甸接壤,邻近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具有“亚洲多瑙河”誉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由西北注入并贯穿全境,从东南流入中、老、缅三国的边界,往南流经闻名于世的老、缅、泰“金三角”,最后经柬埔寨和越南而汇进南海。澜沧江的傣名是“喃咪兰掌”,意为“百万大象之江”,说明这个流域曾经分布有众多的大象。

  神奇,在于她的名字“西双版纳”。这是一个古老的傣语汉译名字:“西双”意为“十二”,而“版纳”是“千田”。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那时,这个地区的管辖范围比现在大得多,包括现属邻近国家的一些地区。这里的最大头领“召片领”把其辖地划分为12个提供负担和纳税的行政单位——“版纳”。所以,“西双版纳”这个名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沧海桑田

板根

  神奇,也在于这里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质史上,西双版纳的澜沧江西部曾是海洋,即古地中海的东部,江东则为海岸。由于地球“板块”的漂移,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插入,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古地中海西退,西双版纳成为内陆,海拔高度也随之升高。如今,在这里的热带雨林中,还可以找到原来生长在海边的红树林之类的植物数十种,它们成了“沧海桑田”的见证者。

  独特,在于这里是傣、哈尼、瑶、布朗、基诺等十多个兄弟民族聚居的地方。各个民族十分淳朴,他们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悠久的传统艺术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在古代,他们就曾以“象耕”、“乘象国”和“文身”、“金齿”、 “雕题”、“翠羽”等闻名于中原。在近代,又因电影《摩雅傣》、《在西双版纳密林中》和神奇优美的“孔雀舞”等驰名于世。虽然现在的考古资料还难以确证远古的西双版纳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什么样的人群,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数千年前傣族和其他一些民族的先民们就已在这里定居了,他们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两千多年前,我国很多古籍就记载了这里的民族驯养大象,他们用大象作乘骑,被称为“乘象国”,把大象用于耕田而称为“象耕”。象如何耕田?当然不可能与牛一样拽犁,而是驱象入田踩踏,即“象自蹈土,鸟自食萍,土蕨草尽,若耕田状,壤糜泥易,人随种之”,何等的奇异。此外也有役用大象排“象阵”,用于战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象文化”。在历史上,西双版纳的头领们都臣服于我国中原“天朝”,常以驯象和象齿等进献,象齿被用于制作各种珍贵的饰物而汇入了中原的文明。反之,象与象齿的交流则使这个地区得以与中原文化沟通,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西双版纳总佛寺

  独特,在于西双版纳的一些特殊风光,如到处栽有“五(种)树,六(种)花”,有大象和孔雀以及它们的众多艺术形象,也有众多的佛寺与佛塔,这些成了这个边陲地区的重要特征。而在这些特征中,除了佛寺与佛塔外,均与热带雨林密切联系在一起,组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

  独特,还在于生活在浩翰林海中的各族人民,在其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所需的物质生活,均密切依赖于当地的森林,包括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可以称他们为“森林民族”。他们与森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各种文化精神生活也反映了当地森林与环境的情况,深深地打上其“烙印”,形成了多样性的、独特的“民族森林文化”,如傣族的古代首领曾说过:“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地,没有田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无法生存”,他们这种淳朴的自然生态观,可见诸于傣文和中原的各种古籍汉文的记载,以及流传在民间的、代代相传的各种传说、诗歌、民谣、民谚、俗语之中,也存在于现代各民族的生产活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和文学艺术活动之中。这是人们在特殊环境条件下为了生存所采取的策略。西双版纳的多样化民族森林文化使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与热带雨林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这样,在本世纪50年代初期,这个地区还保存有50%—60%的自然森林覆盖率。

   

[上一页][下一页]

 

版权所有: 中国科普博览   E-Mail:webmaster@kepu.net.cn
TEL:010-58812506         010-58812548 010-588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