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擃厼娴楃粔鎴濐劅闂勩垻顫栭弲顔荤隘楠炲啿褰�
娑擃厼娴楃粔鎴濐劅闂勩垻顫栫€涳缚绱堕幘顓炵湰 閵嗭拷 娑擃厼娴楃粔鎴濐劅闂勩垻缍夋穱鈥冲閹稿洤顕�   娑擃厼娴楃粔鎴濐劅闂勩垼顓哥粻妤佹簚缂冩垹绮舵穱鈩冧紖娑擃厼绺炬稉璇插

竺可桢——近代地理学的开创者和现代气象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竺可桢(1890-1974),中国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教育家,1890年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旧属绍兴县),1974年卒于北京。

  竺可桢1910年赴美学习,1913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同年入哈佛大学地学系研究气象学,191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1918-1927年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现武汉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教授及商务印书馆编辑。1928年后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为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

  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主任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他为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开创者和现代气象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竺可桢对中国地理学的贡献是:

  1921年在东南大学筹建并主持了中国第一个地理系,编著中国高等学校第一部《地理学通论》教材,培养出中国第一批现代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

  开创了中国季风、中国气候区划和自然区划、中国历史气候和中国物候等研究,并都有创造性成就;

  领导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及其10多个大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队,筹划中国多个地区性和专业性地理研究所;

  领导或指导了历次地理学发展规划的制订和中国自然区划工作的开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和《中国自然地理》的编纂工作等;

  指出中国地理学为农业服务的方向,以及要注意部门地理学研究的意见;

  他撰写的论文“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开创了联系农作物生产,综合分析光、温度、水三个自然地理因素的先例。

  竺可桢一生著述270余篇,主要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中国气候区域论”、“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物候学”(与宛敏渭合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1979年出版的《竺可桢文集》择载了79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