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的家族成员
二、小种熊猫
依演化时序来说,始熊猫是鼻祖;若依发现的时间而言,小种熊猫是老大,它是1956年问世的。小种熊猫的发现,还得从第一个巨猿下颌骨的发现说起。
巨猿引出“金凤凰”----小种熊猫
上世纪50年代之初,以裴文中为首的华南洞穴考察队一行8人再次抵达广西南宁。到达南宁的第二天,即1956年12月25日,突然接到柳州市文化局来电,说从一农民那里获得一个与“人”相似的下颌骨化石。午后,市文化局又专程派人将标本送抵南宁。沉浸在喜悦中的裴文中先生,被这突如其来的似“人”标本震惊了。看得出来,26年前他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时的激动之情再一次出现在他的脸上。他让考察队尽快与柳州取得联系,并同时派遣黄万波和广西博物馆前来参加考察的另一名队员前往柳州调查。
在柳州市文化局的协助下,经过数日的调查,最终寻访到了似“人”下颌骨的发现者覃秀怀。
覃秀怀是一位纯朴的农民,他向我们讲述了那件似“人”下颌骨的发现经过。
他说:“小时候,常听父辈人讲,我们这里的石山隐藏着无数的岩洞,里面堆满了泥土,由于年代悠久,岩泥可当作肥料耕种(经化验,这种岩泥含有铝、钙、钾、铁、碳酸根、磷酸根等化学物质)。这些东西不仅可当作肥料耕种,有时候还能在岩泥里拾到值钱的“龙骨”。为了这个目的,我常在村边的岩洞里找寻。
一天,我来到柳江河畔的楞寨山,小心翼翼地爬上了硝岩洞,并在洞口附近寻找起岩泥来,不多时便挖出了许多的泥块,令人兴奋地是从岩泥里找到了“龙骨”。
傍晚时分,我把岩泥和“龙骨”一起背回了家。
1956年12月25日,我收拾了一担“龙骨”挑到洛满供销合作社收购站出售。
途中,遇见了洛满人民银行营业所主任韦跃社。他见我挑的是“龙骨”,便与我答话。
这么多“龙骨”从哪儿挖的?
我说:硝岩洞挖的。
韦跃社接过話茬儿,给我看一看行吗?
我放下挑子后说:可以。
韦跃社随即从挑子的“龙骨”里拾起一件似“人”下颌骨,拿在手里掂掂份量说:好重!这东西说不定有科学研究价值!于是他动员我将它献给政府。
我看他是政府的人,于是就同意了。
当我们的访问结束时,我告诉覃秀怀,那件似“人”下颌骨巳送到了南宁、送给了裴文中教授。裴老说,那东西不是人的下颌骨,而是考察队正在寻找的巨猿下颌骨。
裴文中先生根据我们的调察提供的信息,决定对硝岩洞开展正式发掘工作。
硝岩洞的发掘工作起于1957年,止于1964年。按年度计算共6次,发现脊椎动物化石数千件。其中巨猿下颌骨3件,牙齿上1000枚。就在第一个巨猿下颌骨出土的地方发掘出了10枚小种熊猫牙齿;在第二个巨猿下颌骨出土的地方,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小种熊猫的完好下颌骨。
据裴文中先生的统计,硝岩洞出土的小种熊猫化石共79件。4件下颌骨,V.1992号标本保存最佳,颌骨上的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清晰可辩;其余为单个牙齿,共计73枚:1枚上第三前臼齿、8枚上第四前臼齿、11枚上第一臼齿、15枚上第二臼齿、7枚下第四前臼齿、10枚下第一臼齿、12枚下第二臼齿和9枚下第三臼齿。这些化石均与巨猿化石埋藏在同一层位。
这,就是最早的小种熊猫的发现由来。
为何叫小种熊猫
小种熊猫这个学名是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起的。他起名的依据有如下几点:
(1)第一个小种熊猫下颌骨(编号V.1992),其颌骨体比其它熊猫(例如巴氏熊猫和现生熊猫)都短小;(2) V.1992牙齿具有一些原始性质,如牙面上的皱纹较少,上第四前臼齿的主尖内面没有附尖,牙冠与齿根接合处也没有釉质凸起,俗称齿带,这种现象在其它牙齿上亦可见到;(3)下第二臼齿的牙面面积(长×宽)较小,约为巴氏熊猫或现生熊猫的三分之一。
裴文中根据以上分析认为,硝岩洞的小个子熊猫明显的有别于巴氏熊猫和现生熊猫。再者,这种熊猫的时代较早,即为早更新世早期(距今200万年前)。至此,裴文中先生依其个子矮小和相关特征,给它起了个学名,叫小种熊猫(Ailuropoda microta)。
小种熊猫的发现、定位,在始熊猫与现生熊猫的自近裔关系上,闪耀出了一大亮点:
它,就是现生熊猫的直接祖先。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随着小种熊猫化石的不断发现,某些媒体或研究者却把这种小个子熊猫称为“侏儒”。
我们知道,地球上任何一个物种在演化过程中都有自已特定的机体和机能,如果因自然因素改变了其机体和机能,它就不再属于原来的那个物种了。就小种熊猫来说,如果它的机体和机能在自然选择中有所改变,那么就另当别论。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裴文中在《广西柳城巨猿洞及其他山洞之食肉目、长鼻目和啮齿目化石,1987》研究报告中,当描述到小种熊猫的形态特征时,从未提及其机体和机能有变异之处,而是从生物演化的角度,视其为一度分布广泛且连续分布的发育正常的物种。
笔者先后观察了多个地点的小种熊猫化石,依其测量数据和相同类型标本的比较,也未发现有发育不正常的个体,而且与其祖先始熊猫和后代巴氏熊猫在演化系统上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