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因纽特人
19日10点,考察船到达Uummannaq(70o40'N,52°08'W)。Uummannaq既是这个城市的名字,也是这座山和这个岛的名字。Uummannaq山海拔1175米,看起来像一颗心。这个岛上有1500人,以渔业、打猎为生。在这个城市中,随处可见因纽特人自制的鱼干。
考察队员们来到背靠大山的Uummannaq城访问
因纽特人自制的鱼干
Uummannaq很美,背靠宛如心灵的山,面临浩瀚的大海,捕鱼打猎,生活有靠。我为因纽特人的聪明智慧而欣慰!
Uummannaq城市面临大海
我很关心格陵兰土著居民因纽特人的发展历史。今天的任务是,想法访问当地的因纽特人。然而,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不通。
一上岸,我和几位队员就专注寻找访问的对象。在途中,遇见一位因纽特妇女,看上去约50岁,慈祥的她成为我们追寻访问的第一个对象。我和几位队员亲切地走近这位妇女,我缓慢地用英语问候,尽可能地用肢体语言热情地表示要去她家访问,她微笑着,没有拒绝。我们都觉得有希望,便紧紧跟随她攀上木制的楼梯,来到了她的家。
主人的房屋面临大海,远望,海上一览无遗。“好一座房屋!”我从心里感叹,这与中华民族建房屋选风水的思路完全一样啊!
她介绍了家里的男主人,她的丈夫。我们之间语言不通,只好用形体语言和表情来交流了。主人的家很清洁,也比较整齐。主人家接待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显然没有任何准备。
因纽特主人夫妇在他们房屋门口向我们挥手送别
队员们和主人一起合影留念
主人家庭一角
主人家庭一角
我们通过形体语言和感情交流,知道这家主人的男孩子在美国攻读硕士,言谈中,我们感到主人为自己的儿子而骄傲自豪。我们赠送主人礼品后,女主人动情地拿出一付自织的毛线手腕护套送给刘丽。刘丽的确感动了,毫无准备的她,情急中,把自己脖子上的围巾送给了女主人。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又随意合影留念。
女主人展示她们的儿子在美国就学的照片
情急中刘丽队长把自己的围巾送给女主人
相互赠送礼品后合影留念(女主人披的围巾是刘丽送的)
我们分别了,主人夫妇依依不舍地在门口挥手送行。当我拍照时,心里似乎感觉到了华夏后代之间的心心相印之情。
无独有偶,在我怀着惜别心情离开主人的途中,突然,那位主妇追赶过来了,她手中挥着我的登山杖,向我们呼喊着什么,我一看就明白,那是我拉掉在她家的登山仗,赶紧迎了上去,接过登山杖,握手致谢,并和她合影留念。
从我看见主人高举登山仗示意,到我与女主人合影留念的过程中,在我的心底流过一股又一股热流,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民族感觉,仿佛是海外遇乡亲,又仿佛是他乡遇故人……这,也许正是我追寻因纽特人发展历史的一种潜在意识吧!我的心底吟出了一首诗:
第一大岛访土著,华夏儿女心同步。
言语不通情相连,短暂时光永留驻。
慈祥的因纽特主人送回我的登山仗
我与慈祥的因纽特主人合影留念
后来,我们访问了一座幼儿园,但也只能用形体语言来交流,一位队员亲切地与因纽特人孩子合影。
一位队员亲切地与因纽特人孩子合影留念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我们再三寻找,终于访问到了能够用英文与我们交流的因纽特人和一位长久居住格陵兰的法国人。从他们那里,我们调查到了一些有关因纽特人发展历史和迁徙途径的材料。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格陵兰西海岸有利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初步可以认为,因纽特人的祖先很可能是蒙古民族经过白令海峡-北美洲来到格陵兰岛的。
一位会说一点英语的土著老人在为我们讲述自己民族的发展史
队员们采访一位常住格陵兰的法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