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
与科学同行
苏澄宇

  科普作家,同时也是科学杂志《新发现》编辑,只给大家科普动物、生物学相关方面的知识,内容不会生涩难懂,哪怕是最前沿的知识也能变得很轻松有趣。让科学变得更有趣,是团队的宗旨。

科学家推测,鲱鱼的屁可能是一种语言,用来进行种内交流的。那到底是用屁来交流啥呢?
音乐对汪星人有何作用?汪星人会享受听音乐的过程吗?
11月18日上午,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在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诞生。
摘要:老鼠是怎么学会开车的?它开的车长啥样?
摘要:引起过敏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摘要:桦尺蠖在拟态过程中更多是依靠体表皮肤来“看”东西。
摘要:毛发卷曲的关键并不在于细胞数量,而是在于细胞长度和排列方式。
摘要:在过去8年间,一条名叫Raisin的黑色拉布拉多犬共捐血26次,拯救了104只小狗,成为英国宠物血库中捐血最多的“汪星人”,被大家称为史上“最热血的狗”,美国皇家兽医学院协会更是将其评为年度献血者。狗也能献血?其实不光是人,动物有时也是需要输血,而且动物也是可以献血的。
摘要:自然界中的哺乳动物出生的性别比例向来都是平衡的,即使不是绝对的一比一比例,这个数值也差不到哪儿去。平衡的背后源于进化,决定于基因。如果编辑了基因,是不是就可以改变动物出生的性别比例呢?答案是肯定的。最近,以色列的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控制了小鼠的性别出生比例,让小鼠几乎只能生出雌性小鼠。
摘要:树鼩(学名:Tupaia belangeri),主要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灌丛、村落附近。其外形酷似松鼠。树鼩一直有被观察到喜欢吃辣椒,这和其他哺乳动物避辣不及的行为不大一样。在前不久,一组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搞清楚了树鼩嗜辣的原因。苎叶蒟是一树鼩生活地方的从古至今就存在的一种植物,为了生存,为了扩大菜谱,树鼩逐渐适应了苎叶蒟中含有的辣椒素类似物,对其敏感程度就逐渐降低。久而久之,这种适应辣的特性就印刻在了基因上,一代代地遗传了下来。
摘要:最近一篇发表在《细胞干细胞》的论文中,来自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和基因编辑手段,分别获得了仅由雌性及雄性亲本生育的小鼠。同性生殖是两个不同的同性个体生出来的,有两个妈妈或者两个爸爸。虽然在老鼠身上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但要在人类身上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套用而已。
摘要:你会想到生活在上亿年前的恐龙也会有头皮屑吗?根据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科学家发现了大约1.25亿年前的有羽毛恐龙(Feathered dinosaurs)头屑化石。但其实解释了恐龙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理特征背后的机制:蜕皮。
摘要:鲎(Limulidae),亦称马蹄蟹,出现在3亿年前的泥盆纪 ,是阅尽地球历史长河的生物之一,被称为现代活化石。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它们却成了人类的救命药。鲎的血液,是蓝色的,可以制成专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测的试剂LAL。目前这已发展为庞大的产业,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权生产的每种药物,都必须经过LAL测试。
摘要: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是什么?是蚊子。可是,想要完全消灭蚊子是天方夜谭。所以科学家的另一个战略就是防止人类被蚊子叮咬,或者减少人类接触蚊子的几率。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驱蚊剂,能对蚊子用来侦测二氧化碳的神经元起作用。通过过度激发这个神经元,最终使其失去作用,从而破坏蚊子的“导航”系统,蚊子便会失去方向。 而且这种混合物制成的驱蚊剂,闻起来就像焦糖巧克力一样。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科普中国
中国科普博览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2257号-28,-4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