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
与科学同行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所多米诺基因科普协会

  基因组所一直积极参与全社会的科普工作,早在2007年,在所团委和研究生部的组织倡导下,一群有着同样热情和爱好的青年科技人员和在读研究生走在一起,成立了基因组所科普小组,后更名为:“多米诺基因科普协会”,该团队由所内青年科技人员、研究生组建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多米诺”则传达着基因组所科普人的心愿与梦想——他们希望用自己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而尽可能地影响和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和“多米诺效应”,让更多的人关注科学、传播科学,让科学更快的走进人们的生活。该团队并于201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社团”称号。
  经过几年来的磨练和锤打,多米诺基因科普联盟从当初的几个人的自我爱好,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制度完善,人员齐整,涉及学科包括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科普人才专业团队。搭建形成了一支由科普创意人员、学科专家、科普作家、美术设计、IT技术人员在内的多学科人才组成的科普创作团队。
  2008年,在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建设中,科普小组受场馆管理部门委托,利用课余时间承担了科技馆新馆四楼“基因与生命”主体展区科学性及创意表达的总体咨询工作,并撰写完成了“基因竖琴”、“人类基因组工作量有多大”、“中国人的贡献”、 “餐桌革命”、 “动物制药厂”等多个展项的脚本工作,为科技馆新馆的生命科学部分贡献了力量,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保障,并与中国科技馆等科普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开展群众基因科学知识的传播普及,不断提升中科院以及基因组所影响力起到了积极意义。
  2009年至2010年期间,根据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及中科院网络化科学传播平台任务部署,该团队主动申请我院的网络平台建设,以学科领域为背景凝练科普主题,经过积极准备、策划、研讨和撰写项目申请书,科普小组申报的“基因王国——破解基因密码解读基因奥秘”虚拟博物馆最终在80余个科普网站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我院首批支持的四个项目之一。基因王国虚拟博物馆的网络建设,为公众构建了基因组学研究共享与交流的平台,通过精美的构图、富有想象的表达,更好的普及和传播基因科学知识,使公众关注生命科学、基因研究,促进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其中网站科普互动动画“基因测序技术揭秘”荣获第二届“中科院青年科普创意大赛二等奖”。
  项目实施期间,恰逢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十周年,在庆祝大会上,该团队倡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DNA科普日”,倡议全社会、相关研究机构、大学,在这一天开展基因研究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关注基因的兴趣。
  与此同时,多米诺基因科普团队以科普网站、微博、所刊、所网站为平台,坚持每月收集和创作原创科普百科及科普作品,力求通过载体建设,培育出一批符合时代特性的科普教育阵地。几年来共向公众发布科普文章近百篇,并在中国科普博览开设“基因故事”交流专区,同时预留了读者提问、留言功能,配有专人对民众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
  近几年来,科普小组利用各类活动,积极策划、组织,走进学校、社区、奥运村、公园等地,来到群众中间,利用自制的展板、幻灯材料,介绍研究所的基本情况以及最新科研进展,介绍基因与健康、基因与社会、基因与未来等知识,引起了周边学生、社区群众的极大兴趣。
  几年间,该团队在实践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走过了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道路,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和科研学习的同时,凭借自身的努力,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这期间他们付出了大量辛苦的劳动和超常规的学习,在这其中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

近日,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对抑制狗骨骼肌生……
猪肉,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宠儿”,但肥肉却是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能否培育出“超级瘦猪肉”呢?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科普中国
中国科普博览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2257号-28,-4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