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
与科学同行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2月3日,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微生物学研究机构,从事微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微生物所是由戴芳澜先生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和方心芳先生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室合并而成。微生物所的诞生,揭开了我国微生物学研究的新篇章。
  目前,微生物所的科学研究体系由五个研究室组成,它们是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建)、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所拥有亚洲最大的菌物标本馆和国内最大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建有微生物资源中心(IMCAS-BRC)、大型仪器中心和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技术支撑平台。目前挂靠微生物所的单位有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3个国家级学会,微生物所与相关学会共同主持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有《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菌物学报》及《生物工程学报》(中英文版)。
  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微生物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雄厚基础、强大实力和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微生物学研究机构,也是国内学科最齐全的微生物学专业机构。
摘要:近日,泰国登革热疫情爆发,截止9月上旬,已有5万人感染,69人死亡。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如广州,福建,香港,澳门等地。发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因此控制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传播媒介、防止蚊虫叮咬。
每当夏季雨过天晴,一个个神秘的“圆圈”就会在草地上出现,直径十几米到上百米不等。这个“圆圈”实际上是由一个个蘑菇组成。你可能不禁要问:这是有人种上去的吗?怎么恰巧是一个圆圈呢?其实,这是大自然的“杰作”——蘑菇圈。
一直以来,寨卡病毒“爆发式传播”都是“受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全球并无可有效防治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或药物。中国专家团队经两年艰辛攻关,近日在抗寨卡病毒药物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那么,寨卡病毒究竟是什么?它通过什么途径传播?我们日常生活中又有什么防微杜渐的途径?
有业内人士说,酸奶的价值随着其添加的菌种不同而不同,这其实是一种很模糊的说法,我们普通人并不清楚哪种菌种相对更加“高级”,也并不知道“高级”的菌种是不是就对身体一定好,那么关于酸奶菌种及其价值的关系,到底是商家的营销手段,还是确有优劣之分?
随着十一国庆小长假的临近,很多的人已经开始计划起自己的旅行,然而自8......
我们对流感并不陌生,每年冬季都是它的高峰期。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
酸奶及发酵乳制品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喜爱的饮品,不仅因为其滋味独特、酸甜适中……
肠道菌群,作为寄居在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总称,是近年来微生物学、医学、基因学等领域最引人……
癌症让人闻之色变,因为那似乎就是死亡的“代名词”。那么,你知道癌症为什么会难以治愈吗?它又会不会传染呢?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科普中国
中国科普博览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2257号-28,-4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