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风情篇> 汉族

 

晴空万里风筝舞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民间玩具。放风筝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是汉族游乐的风俗之一。

乐趣

  风筝是用细竹扎成骨架,糊上绘好图案的纸,系上线,借用风力升上天空。风筝的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纸发明后,风筝改为纸糊制,称为纸鸢。五代时李邺在纸鸢头上装竹笛,响如筝声,因而得名“风筝”。

  风筝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战国时期广泛流传。唐代开始普及,宋代普及城乡,明清达到鼎盛。每当春风和煦,万物勃发时,大人小孩都“忙趁东风放纸鸢”。无论是城市的广场,还是农村,无论是海边还是山间,晴空万里风筝飞舞。一个个造型生动,有龙飞凤舞,有彩蝶纷飞,有蜻蜓戏耍,有雄鹰展翅,有孙大圣手舞金箍棒,有仙女飘飘下凡来,……大的有40多米长,小的只有一尺来长,形形色色,争奇斗艳,轻风放飞,飘摇潇洒。人们的心儿已随它飞入无穷的苍穹,它带给人们欢乐与梦境。

飞龙

  放风筝,人们不仅春天放,夏天、秋天、冬天也放。不仅在白天放,晚上也放。入夜,人们在风筝上挂起一串串小灯笼,升上空中,像无数颗星星,闪闪发光。唐代诗人高骈的《风筝诗》就写出了夜间放风筝的情趣。

  玩风筝不仅是儿童的游戏,也是成人的娱乐。不仅布衣百姓喜爱,而且帝王将相,王公贵族也乐此不疲。宋徽宗因喜爱风筝,还专门编了《宣和风筝》一书流传后世。而诗“风筝放出了万人看”则给后人留下了清代放风筝的盛况记录。曹雪芹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世界杰出的风筝玩赏家和制作家。《南鹞北鸢考工志》中曹雪芹集风筝扎、糊、绘、放四艺之大成,详细介绍了43种风筝的技巧和工艺。备有彩图和骨架图,并配以歌诀16首以利于制作。该书对京津地区的风筝制作和普及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清末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都成了我国风筝的制作中心。风筝自产生后就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风筝不仅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历代文人、墨客也纷纷赋诗作词、挥毫泼墨,从唐诗、宋词、元曲、明画,一直到清代小说,都有关于风筝的名篇佳句留传于世。如:元稹的“有乌有乌群纸鸢”,陆游的“纸鸢跋扈扶风鸣”,寇准的“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徐渭的“搓够千寻放纸鸢”,曹雪芹的“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等等。

  风筝——这个民间工艺玩物苑中的奇葩,它不仅为人们带来欢乐,为文学作品带来花絮,还在军事、科学、体育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今天,小小的风筝又在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