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制造 1988,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与里海大学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并很快引起人们的注意。1991年美国Iacocca研究所主持召开了21世纪发展战略讨论会,历时半年形成了一份著名报告,提出了敏捷制造企业的基本概念。美国人希望敏捷制造会使美国的制造业于2006年以前重新恢复其在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
目前,敏捷制造(AM)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美国敏捷制造概念的提出者将AM定义为能在不可预测的持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使企业繁荣和成长,并具有面对由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驱动的市场作出迅速响应的能力。
21世纪即将来临,毫无疑问,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的竞争,将沿着20世纪90年代展开的道路前进,危机与机遇并存。一方面随着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产品不断增加的追求,将给企业提供空前的机遇;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装备及工具软件的日新月异,开发周期越来越短,有同样加工能力的企业日益增多,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使得产品生产的批量越来越小,过去适宜大批量生产的刚性生产线,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一个企业将原有的刚性生产线改成柔性生产线,或能迅速将企业的组织及装备重组,以对市场机遇作出敏捷反应,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用户所需求的“个性化”产品。而当一旦发现单独不能作出敏捷反应时,能够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的工厂子网和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从组织跨专业的开发组到动态联合公司,来对机遇作出快速响应。这就是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强调将柔性的、先进的、实用的制造技术,熟练掌握生产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灵活的管理三者有机地集成,实现总体最佳化,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响应。
敏捷制造将是21世纪制造企业的新模式。敏捷制造提出的时间还很短,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系统框架。
敏捷制造企业的特点:
●能抓住瞬息即逝的机遇,快速推出高性能、高可靠性及价格能被顾客接受的新产品;
●通过可重组的、模块化的加工单元,实现快速生产新产品及各种各样的变型产品,从而使生产小批量、高性能产品能达到与大批量生产同样的效益,达到同一产品的价格和生产批量无关;
●按订单组织生产,以合适的价格生产顾客的订制产品或顾客个性化产品;
●不强调全能,而强调企业间的动态合作;
●建立一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环境,保持企业持续的创新能力;
●将具有创新能力和经验的员工看成是企业的主要财富,而把对员工的培养和再教育作为企业长期投资行为;
●与用户建立一种崭新的“战略依存关系”,强调用户参与制造的全过程。
敏捷制造企业较并行工程阶段的制造企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强调企业结盟。CIMS要有效地支持敏捷制造,从运行来说,必须发展一种高鲁棒性的集成技术,可以在不中断系统的情况下,修改软件系统。对企业外,发展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集成技术,包括异地组建动态联合公司、异地设计、异地制造等有关的集成技术,在信息高速公路中建立工厂子网,乃至全球企业网,作为系统集成的主要工具。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