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争分夺秒率先“撞线”
争分夺秒率先“撞线”

  大亚湾起步虽晚,却最终在发现中微子新振荡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历经4年论证后开工,又因距离核电站太近,施工爆破受到严格限制以保证安全,3000米隧道和5个地下实验厅的建设足足花了3年时间。
  为把时间赶回来,实验人员在挖掘结束后随即展开了实验设施的安装,并修改计划尽快积累数据。而高能物理所的数据分析提前演练,使他们以最快速度得出了结果。
大亚湾实验开工建设(2007年10月)
  起步晚的大亚湾,却最终在发现中微子新振荡的竞争中拔得头筹,离不开科学界的努力和相关各方的积极支持。
  中科院高能所虽然是大亚湾中微子工程的项目建设单位,但它在深圳没有一寸土地,也不是深圳地方的一个法人,无法向深圳市政府申请开工。2006年,深圳市政府专门召开协调会,决定以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的所有者——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的名义申请建设大亚湾中微子工程,政府各部门予以支持。中广核集团还为项目出资3500万元,开了中国企业赞助基础科研的先河。相比之下,法国的Double Chooz实验,由于核电站的支持力度不够,其近点实验站去年才开工,明年才能投入运行。
  然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施工进度却比预期要慢,这主要是因为距离核电站太近,施工中的爆破受到限制。
  为执行核安全标准,每次爆破必须严格控制规模。在最开始的“紧张时期”,每天的进度只有10厘米,最小的一次爆破仅使用了200克炸药;而常规隧道爆破的总药量一次在70-80公斤,每炮进度在3米左右。按照常规速度一年内就能打通的隧道,在这里足足花了两年。期间实施了近3000次爆破,开掘了3000米地下隧道和5个地下实验厅,没有发生一次安全事故。
  为了把时间赶回来,实验厅刚挖好,设备安装就开始了。新挖好的岩洞内又热又潮湿,进去20分钟就浑身湿透。大家将5个超大罐子搬进液闪大厅,每天回到驻地后,甚至累得“只能躺着洗个凉水澡”。
建设中的3#实验厅(2011年1月)
  为了抢先出成果,实验人员修改计划,不等8个探测器全部到位,以6个探测器提前累积数据。而高能物理所的数据分析提前演练,使他们以最快速度得出了结果。
  论证4年,施工3年,安装实验设施1年,取数55天,分析只用半个月,这就是大亚湾实验迄今的历程。在中科院高能所宣布实验结果后3周,韩国同行发布了类似的结果。
  正是实验装置建设阶段的不分昼夜、无假期和16个小时工作制,以及实验阶段的巧妙构思,夺回了时间,让大亚湾实验组抢先撞线。
(节选自《捕获变身的“中微子”——科学家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的日日夜夜》,《科技日报》2012-5-9一版,高博 李大庆 刘传书,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