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我为主国际合作
以我为主国际合作
以往认为探测器体积越大,探测精度才越高,但中国科学家却别出心裁地为大亚湾实验设计了几个小型、模块化的探测器。这一方案不仅减小了施工难度,而且使实验误差降低了“根号n倍”。
  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装配大厅里,记者看到墙上悬挂着标有中、美、俄、捷克的世界地图。一旁交流用的白板上,是中英双语的图表。这暗示着,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联合的力量取得了中微子探测的成果。
  但在这一规模庞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中,中国的科学家们无疑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他们的创新实力和实验成果,为中国的高能物理界争得了荣誉。
  王贻芳始终强调要把大亚湾实验“当成我们自己的事情”、“不要等别人”。正是在这种理念主导下,中方的参与人员格外认真对待工作。
  在王贻芳看来,国际科技合作不仅在推动项目立项、解决关键经费缺口、增强项目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给予实验巨大的帮助,而且还加强了我们的竞争意识,推动了工作进程,同时也在人才培养方面带来好处,“在国内就可以参与国际竞争”。
  “过去是我们出国学习,现在别人来参加我们的实验。”王贻芳认为,大亚湾实验将中国的中微子研究带入了国际前沿,极大提升了中国在探测器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国际声誉,并且提高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水平。
  建造的中心探测器(钢罐),直径5米、高5米,而其壁厚仅12毫米,变形还要控制在2毫米之内。中国科学家自豪地说,这些钢罐是国产的。
  钢罐的制造厂商广东中泽重工公司总经理洪紫林说,为了这个独一无二的钢罐,他们进行了80多次焊接试验,制造第一个20吨的钢罐“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
  “成本是正常产品的7倍,单论这个项目我们是亏了钱的。”洪紫林说,“但我们能参与到国家项目中很荣幸;而且我们的制造精度也提高很多。”
  “高能所提出了独到的实验方案,实验设计指标和精度国际最高。”王贻芳说,同一实验厅放置2—4个全同探测器进行对比测量的方案,在国际上是首次,如今已被实验数据证实这个方案极为有效。
  液体闪烁体中掺杂稀土金属钆是国际难题,以前的法国实验CHOOZ就因为掺钆质量不过关而被迫提前结束,没能测出q13。高能所从零开始,研制出了稳定的化学配方,从实验室样品,经过700升中试,4吨试生产,到185吨大规模生产,经过数年时间的检验,突破多个难关,终于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掺钆液体闪烁体,性能超过预期,解决这个最关键的核心技术难题。
  只有在物理思想上创新,关键技术上突破,才能在国际合作中占据主动。而“以我为主”,则让我们得以实现自己的想法,掌握实验的关键技术,全面地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部分节选自《捕获变身的“中微子”——科学家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的日日夜夜》,《科技日报》2012-5-9一版,高博 李大庆 刘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