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院网信办指导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公众开放日传播科学家精神

  本报讯 “我崇拜科学家,崇拜钱学森的探索精神!我不仅要来听、看、学,回家还要讲给出差的孩子听。”5月14日,家住北京劲松的老先生刘国强,早上5点多就出门赶车,辗转26站路程才到达中关村。
 
  不到9点钟,刘国强已经从中科院过程工程所“转战”力学所。他告诉《科学时报》记者:“我在过程所也参观了好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有人讲解,非常有收获。”
 
  刘国强从山东临沂政府调研室离休后,来京已有五六年时间,一直通过各种讲座给自己继续“充电”。“一个听友告诉我中科院有公众开放日,我就赶紧上网查到了信息。力学所的郭永怀先生是我们山东老乡,2000年我在绵阳转机时看到郭先生事迹的展览,当时就盼着有天能到他工作的地方看看。”
 
  在中科院院士李家春“追随钱老足迹,发扬创新精神”的报告会上,刘国强一直拿着笔,时不时作着记录。
 
  2011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中科院力学所为此开展了系列活动。在公众日期间,钱学森在力学所的办公室,成为各方公众必来参观的“圣地”。
 
  参观人群中,一位背已微驼的老者有些与众不同。对着墙报、钱学森手稿,他久久凝望,在签名簿上写字的手还有些微微颤抖。他说:“写完,你们就知道我是谁了。”
 
  老者在签名簿上写的是:“缅怀恩师钱学森——力学所科技学校58级学子刘中华。”
 
  “在这儿,是回到家的感觉。”刘中华从通州赶来,还带着自己制作的手抄报交给工作人员,以庆贺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他对《科学时报》记者说:“钱老师对国家的贡献太大了,不能遗忘。我还把手抄报扩印到20多寸,贴在社区里宣传。”
 
  公众开放日吸引了老学子、大学生,还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起个大早,要求家长带着来参观。
 
  过程工程所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正在以本科生听得懂的语言,讲解高通量乳化器的工作原理,一个比所有人矮半身的孩子使劲往前挤着,他也想看看,这个被称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仪器究竟什么样子。
 
  当天,过程大厦内的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试验室、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也都对外开放,并配有专业人员进行讲解。所里还设计了3条参观线路分头行动,以保证每个人能走近科学家、科学仪器,走进科学。此外,过程工程所还请叶树峰、李秀男等研究人员作了专题科普讲座。(张楠 杨扬)
 
  来源:《科学时报》 (2011-05-16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