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转基因的利与弊
转基因的利与弊
记者:引进转基因有什么好处?
朱祯:还是拿香蕉和苹果的例子来说,就是说,我们通过杂交育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小麦从解放初期的100多公斤,现在最高产量可能达到六七百公斤左右,这是通过杂交育种得到的。那假如香蕉没有红色基因,我们如何办呢?以前呢,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农作物品种中,通过有性杂交进行(有性杂交就是通过父母交配产生的后代)。但是香蕉的品种中,假如没有红色的,我们怎么把红色引进?这个通过常规的杂交育种就不可能完成了,怎么办呢?
这跟水稻的例子很相似。二化螟、三化螟等鳞翅目害虫对水稻危害相当大,在水稻和相关品种中(包括野生品种),都没有针对鳞翅目害虫的抗类,因此用常规的育种是培养不出抗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从其他物种中得到这个基因,通过体外DNA重组这样的一个技术,还有转化技术,把它的基因从别的生物中引到水稻中,使水稻具备了抗鳞翅目害虫的能力。也就是跟香蕉的例子一样,它可以把红色的基因引进来,这个作为以前我们常规的是达不到的。所以说,它是育种技术的一个飞跃,是未来育种的一个方向,是建立在过去常规育种基础上发展出的一门学科,不是完全两个不搭界的东西,它实际上转移的都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上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不过是方式变了。
记者:转基因食品的优势是什么?
朱祯:转基因食品本身具有什么优势,对消费者而言可能不是很明显,这个主要是农民受益、开发者受益。对于消费者来讲,吃到了一些少含农药的食物,同时,价格可能降低,但是其它的优势可能并没有感觉出来。当然,前面也谈到了,消费者可能吃到更营养、口味更好的食品。比如我们吃桃、苹果,就有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那么转基因的口味非常好,消费者就有了选择;还有营养,转基因的它富含维生素A、富含其它维生素,消费者就有了选择的问题。有一些报道说感觉转基因的作物口味不如传统的,这是根据受体、品种来决定的,并不是由于转基因造成的。现在,真正能改变品质的转基因农作物,还没有投入到市场中。过去,有人说杂交稻不好吃,实际当时的杂交稻只是一种目标,追求高产而已,现在照样有非常好吃的杂交稻。这是根据它的育种目标,不是由转基因造成的。
记者:“吃基因补基因”的说法有依据吗?
朱祯:这里要提到,社会上有一种说法,人吃了转基因食品后,转基因会被人体吸收,由此会引发潜在风险。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任何一种来源于动、植物的食品本身都含有3万至5万个基因,转基因食品,转的不是一个完整片段,而是分解出来的,不再含有遗传信息,不能改变,要不然我们人类吃动、植物食品几千年了,都没有发生问题,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现在一些“吃基因补基因”的说法,也是不科学的。转基因作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研发抗虫、抗除草剂作物,以提高产量、降低投入,这个目前基本已经进入大规模应用;第二个阶段是研发品质改良,使转基因食品营养更丰富、更可口,这个目前主要还是研究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研发具功能性、治疗性食品等更广泛的用途,这是今后的方向。
当然,转基因食品不敢说是绝对安全的,科学上不讲绝对。但要认识到,转基因本身是中性的,它是传统育种技术的延续,并不是颠覆,并不引起安全性的改变。真正可能引起一些安全性的是转入的是什么基因,如果转入的基因有毒,那就有一个安全评估的问题,所以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管理、评估。
记者: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如何?
朱祯:理论上讲,任何东西都不能说绝对。我认为,如果管理不严,一些含有毒素的转基因植物,如果转移到环境当中或者食物链中,会造成不好后果,但是这不是由于转基因技术本身引起。另外,有一些研究表明,尤其是抗病毒的这种抗性,可能会产生新生病毒,这种几率是有的,不能说完全没有风险,我认为,可能还是有的。 记者:是否可以有效避免这些安全隐患,可采取哪些措施?
朱祯:从管理和评估上,来着重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转基因本身,我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大可放心。
记者:您认为公众应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
朱祯:我认为,首先应该从科学层面主动去了解,当然科学家应该积极宣传,从科学层面去了解什么是转基因。转基因从科学层面进行讨论,这种东西都是有益的。
记者:我们身边现在主要存在哪些转基因产品?
朱祯:像棉花,棉籽油。油菜进口的可能比较少,最多的就是大豆,豆油,基本上都是转基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