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69年戴维首次向世界介绍大熊猫后,西方国家曾一度掀起“熊猫热”。许多动物学家,探险家、旅行家、狩猎家不远万里,不惜千金,纷纷进入中国,想捕捉到这种唯有中国才有的珍奇动物。但是大熊猫是一种独栖的善于隐藏的动物,整天游荡于高山密林之中,极难觅其踪影。
可考证的有如1891-1894年帝俄的波丹和贝雷佐夫斯基在四川平武、松潘一带,获得一张大熊猫皮。德国约在1900年从我国商人手中获得一张大熊猫皮,到1916年韦哥尔德在四川汶川捕获一只幼体大熊猫,成为西方第一个拥有活体大熊猫的人。英国早在1897年就在四川平武杨柳坝获得一雄体大熊猫标本,捕获熊猫最多的是英国的史密斯(F、T、 smith),他在西方有“熊猫王”之称,史密斯在我国大熊猫产区呆了20年,仅在1936年至1938年,就在四川汶川以高价收购活体大熊猫12只,但只有6只活着运抵英国。
美国最早来我国猎杀大熊猫的是罗斯福总统的两个儿子,1928年,小罗斯福兄弟先到四川宝兴县,没有捕获到大熊猫。后经康定转到凉山越西县,在越西,兄弟俩同时开枪射杀了一只成年雌体大熊猫,首开了西方人猎杀大熊猫的纪录。以后,亲手猎杀大熊猫的还有美国人赛奇、谢尔登,德国人谢弗,英国人布罗克赫斯特等。至于通过高价收购或其他手段,利用中国人之手猎杀和捕捉大熊猫的事件就更多了。今天,世界不少著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厅内都能看到中国大熊猫的标本。
现代第一个把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人,是美国一位叫露丝·哈克纳斯的女服装设计师,其夫威廉·哈克纳斯是一位动物学家和探险家,新婚不久便进入中国寻觅大熊猫,可惜尚未进入大熊猫产区,便病死于上海。哈克纳斯夫人继承丈夫遗志,带了两个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作向导和翻译,进入四川汶川县,继而来到戴维发现大熊猫的宝兴县东河一带,开始了寻找大熊猫的艰苦历程。
机遇偏爱有心人,露丝终于在夹金山下约2000米的山林竹从中,发现一只不到两磅重,出生约30天的大熊猫幼仔,露丝欣喜若狂,像对婴儿一样细心照料它。她曾在日记中写到:“它那黑白花的小圆球脑袋,用鼻子磨蹭着我的上衣,忽然本能的找到了我的乳房”。露丝给它取了个美丽的名字“苏琳”,在朋友的帮助下,露丝以两美元“贿赂”,用竹筐装着“苏琳”,海关登记上写着“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登上了麦金莱总统号海轮,混出了中国。1937年春,“苏琳”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立即成为该城明星,参观者一天达到4万多人。从此,“苏琳”和露丝的故事广为传诵,引发了又一次世界大熊猫热。大熊猫成了摇钱树,成了国际猎获目标,从1936年到1941年,仅美国就从中国弄走了9只活体大熊猫。据统计1869年至1946年间,国外有200多人次前来中国大熊猫分布区调查、收集资料、捕捉大熊猫、猎杀或购制大熊猫标本。仅1936年至1946年10年间从中国运出的活体大熊猫计有16只,另外至少有70具大熊猫标本存放在外国博物馆里。
近代西方对大熊猫的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