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擃厼娴楃粔鎴濐劅闂勩垻顫栭弲顔荤隘楠炲啿褰�
娑擃厼娴楃粔鎴濐劅闂勩垻顫栫€涳缚绱堕幘顓炵湰 閵嗭拷 娑擃厼娴楃粔鎴濐劅闂勩垻缍夋穱鈥冲閹稿洤顕�   娑擃厼娴楃粔鎴濐劅闂勩垼顓哥粻妤佹簚缂冩垹绮舵穱鈩冧紖娑擃厼绺炬稉璇插

翁文灏——中国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
  翁文灏(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理学家,生于浙江鄞县(今宁波市),1971年逝于北京。

  翁文灏从上海震旦学院毕业后,1908年留学比利时,获卢万大学理科博士学位后,1913年回国。曾任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地质调查所矿产股股长、代理所长、所长。1928年创办清华大学地学系 (一说地理系)兼系主任,讲授中国地理课,后任清华大学代理校务(代校长)。1934年与竺可桢等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被选为第一任会长,后当选为理事长、监事。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副会长、会长,国际地质学会副会长,曾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先后获得伦敦地质学会名誉会员、美国社会与自然科学院名誉院士、德国赫勒自然科学通讯院士、柏林工科大学和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等称号。

  翁文灏从地文学角度奠定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基础:最先探讨了中国的地貌发育史;最早根据中国史书3500余次地震地点和灾况,结合地质构造,在中国划分出16条地震带,绘制出第一幅中国地震分布图;正确地概括了中国的地势和山脉的成因,纠正了“天下山脉发源于一”、“盐水湖必为古海涸底”、“两山之间必有水,两水之间必有山”等非科学观点;在《中国地理区域及其人生意义》(1929)和《中国的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1932)中,记述了中国人口过多、耕地不足的严重性;与丁文江、曾世英合编的《中华民国新地图》(1934)是中国第一本根据实测资料、按等高线和分层设色法绘制的现代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