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院网信办指导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

施雅风——冰川学家,自然地理学家
  施雅风 (1919— ),中国地理学家,冰川学家,1919年3月21日生于江苏南通县(今海门县)。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58年起主持冰川考察队,并筹建中国科学院兰卅冰川沙漠研究所;历任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0年当选)、地学部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冰川学会和国际冻土协会理事,竺可桢研究会理事长。

  他长期从事冰川学、地貌学以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是中国现代冰川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冻土和泥石流研究的倡导人。先后组织领导并直接参与了对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冰川的考察研究;以他为主首次提出将亚洲中部冰川划分为大陆性(型)、海洋性(型)和复合性(型)3类,并对喜马拉雅山区冰塔林的成因做出科学解释。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提出并应用“波动冰量平衡”概念和“冰川-气候相关法”,预报巴托拉冰川的变化,较正确地预报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变化趋势,主持拟定了中巴公路通过巴托拉冰川l区的实施方案,并指出中国西部山区小冰期和末次冰期的冰川遗迹位置。他和合作者提出了西部山区四次冰期划分和没有发生过高原大冰盖的意见,指明80~60万年前青藏高原上升到3500米左右进入了最大冰期和冰冻圈,较具体阐明末次冰盛期高原冰川与环境特征。与合作者论证庐山、黄山等中低山区不存在第四纪冰川。近年来他致力于全球变暖对水资源、海平面上升和自然灾害影响的研究,较早提出本世纪中国北方气候暖干化、海岸带灾害加剧发展等认识。

  他的论著主要有《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考察与研究》(与张祥松等合编,1980),《中国冰川概论》等专著十多部,各类文章250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