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风情篇> 土族

 

毡帽与“扭达”

土族女服

  土族服饰融畜牧与农耕文化特征于一体,风格独特,绚丽多姿。青壮年男子多穿小领、斜襟长袍或绣花高领白色短褂,外套大襟黑色或紫色坎肩,下着长裤。妇女上穿高领斜襟长袍,两袖用五色彩布或彩绸拼制而成。下着红裙和长裤。长袍的领口、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绣有大量花纹图案,鲜艳、美观。除此之外,毡帽及妇女的头饰——“扭达”特点更为鲜明。

  头戴圆顶卷檐毡帽,是土族人民的普遍习惯。女式毡帽多为棕色或白色,翻檐高而均匀,周围饰以织锦花边,故称为“拉金锁”毡帽。男式的多为白色或黑色,最明显的特征是后檐向上翻,前檐向前展开,形成前低后高的“鹰嘴啄食”状,因此也就得名“鹰嘴啄食”。

绣花女鞋

  “扭达”,是土族语音译,意为“头饰”。指土族妇女的传统头饰。主要流行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式样很多,比较典型的有八九种。“吐浑扭达” 形似干粮(圆饼),因此也称“干粮头”,是土族最古老、最尊贵的头饰。它是先制一直径约二十三四厘米的圆形布坯,用彩色布条镶出三角形图案,圆盘边缘饰彩线细穗两层,正前饰两大束长十四五厘米长的彩穗。其背面上沿处密插数十甚至上百枚钢针,闪闪发光。在佩戴前,将两块十四五厘米长、六七厘米宽的长方形薄铜片用丝线连在一起,卡在两鬓间,将一个用牛尾或长发做的半月形“苏吉日格”固定在脑后。然后戴上扭达,再扣上银制碗状的“向斗”,用银簪把向斗、扭达和发髻紧紧地别在一起。向斗两侧的银簪上,还要分别垂挂一束长长的红色线穗。再戴上银制的大耳环,整个头饰艳丽而华贵。“适格扭达”形似一个大簸箕,因此也称“簸箕头”。它是先用一种柔软而有弹性的芨芨草做成骨架,再用硬纸或粗布糊蒙而成。正面还要贴上金银箔纸,粘上数道摺叠的五色彩布条,周围镶嵌一圈云母片,额前两侧边缘垂着数十束约10厘米长的红丝穗。“那仁扭达”最明显的特征是脑后面向前竖起一根铜制的三叉剑,因此也称“三叉头”。“加斯扭达”特点是顶部有一竖起的犁铧形尖状饰物,因而又称“铧尖头”。此外还有“加木扭达”、“雪古朗扭达”、“索布斗扭达”等。不过,近些年来,佩戴这些传统头饰的人越来越少。大部分土族妇女都常把头发梳成两条长辫垂于背后,头戴织锦镶边的卷檐毡帽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