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院网信办指导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

牛顿在剑桥大学的大学生活

由于家里贫穷1660年6月17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资格进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给富家子弟做服务工作获得助学金。

有关牛顿大学生活的记录实在是少得可怜,他的同学几乎对他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他的那些十分简短,字迹很潦草的家书也没有给人们提供什么信息。牛顿和其他许多普通的大学生一样,在大学前两年就是在学习数学的一些基础课,也没有发生过什么特殊的事情。

      

尽管牛顿在中学里是个优等生,可是剑桥大学集中了各地的尖子学生,他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特别是数学的差距更大。牛顿并不气馁,就像他少年时代喜欢思考问题一样,踏踏实实地学习,直到透彻地理解为止。

牛顿在大学的头两年里,除了学习算术、代数、三角以外,还认真学习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弥补了过去的不足。有一个故事是说,1663年牛顿在斯特布里奇集市上碰到一本关于占星术的书。为了弄懂书中的几何图,他决定阅读欧几里得的《原本》。有趣的是,他初次阅读,就发现这本古代教科书中充满了无关紧要和不证自明的定理(顺便说一句,成年后的牛顿抛弃了这种观点)。

牛顿读书,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不满足于只读希腊的经典著作。他还花费了很大气力,阅读笛儿尔的几何学。他后来回忆说,在他开始阅读这部著作的时候,刚刚读过几页,就被完全难住了。然后,他再翻回第1页,重新读一遍,这一次会有所进展,但继续下去又会感到难以理解,这样,他就再翻回来重读。如此循环往复。他就这样,一点儿一点儿地独自啃完了这部《几何学》,没有任何导师或教授帮助。他通过学习《几何学》,熟练地掌握了坐标法。这些数学知识,为牛顿后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当牛顿突然成为一个发明家之后,人们在想寻找在此之前有关他的一些趣闻逸事,那些要为牛顿写传记的作家都没有找出什么特别的线索。只是从牛顿的帐本上可以看到,他有过几次聚会和两次输牌的记录。他只是偶尔到小酒馆去与朋友聚会,暂时放松一下。除了每天的学习之外,他有时做些服务工作,就是这样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

1664年1月,牛顿在剑桥大学毕业,并获得了学士学位。之后牛顿进入他的科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巴罗博士的讲座把牛顿引导到了成功的方向

这里要提到的是牛顿的数学老师,三一学院的艾萨克.巴罗博士(Isaac Barrow,1630-1677)。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也是当时改革教育方式主持自然科学新讲座(卢卡斯讲座)的第一任教授,被称为“欧洲最优秀的学者”。巴罗对牛顿非常器重,引导他读了许多前人的优秀著作。据说巴罗在数学方面具有非常卓越的才能和独创精神,他给学生开设了一些几何学的讲座,特别涉及计算曲线图形面积和作曲线切线的方法——这在本质上分别是积分和微分的关键问题,毫无疑问,这些讲座为牛顿的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研究前沿。1664年牛顿经考试被选为巴罗的助手。

当牛顿回忆在大学那段时间的学习时说:“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还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得以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

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当巴罗发现了牛顿这颗更加闪亮的巨星时,他愉快地承认了比自己更强的人出现了,因而在关键时刻(1669年)到来时,他辞去了卢卡斯数学教授(他是第一个任该职者)的职务,让他的无与伦比的学生牛顿接任。

牛顿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与他的刻苦学习和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他的助手H.牛顿说过,“他很少在两、三点前睡觉,有时一直工作到五、六点。春天和秋天经常五、六个星期住在实验室,直到完成实验。”他有一种长期坚持不懈,集中精力解决某一问题的习惯。他回答人们关于他洞察事物有何诀窍时说:“不断地沉思”,正是他的这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使他发现了重要的科学规律。

人们听到一些关于他专注学习和研究有趣的故事。说他在幼年时,曾一手牵着牛走路,一面看着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还有他曾一边看着书,一边在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放到在锅里煮。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件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牛顿的精力都集中在他研究的问题中,很少有事情能够分散他的注意力。因此他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