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带的天体主要包括冰冻的小行星、彗星和矮行星。其中,彗星主要由甲烷、氨和水等冰冻物质组成,也有石块和尘埃。柯伊柏带是短周期彗星的老家,著名的哈雷彗星就产于该带;小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其成分可能非常不同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有些小行星可能是彗星中的挥发物逃逸后形成的;矮行星是直径上千公里、成球体的行星,由于没有足够的小天体供其碰撞、吸积,成为一颗长不大的侏儒行星。除此之外,一些巨行星的卫星,如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土星的卫星土卫九,可能最早也起源于柯伊柏带,后来受引力摄动才进入巨行星附近。柯伊伯带的天体是太阳系演化的遗迹,记录着太阳系形成之初的信息。
1992年,人类才艰难地首次观测到除冥王星外的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直径250千米的QB1,那时我们还不知道是否存在柯伊伯带。而现在,探测柯伊伯带的深空探测器新视野号已经飞抵那里亲临探测。那么,新视野号是如何设计的?怎样才能破解太阳系最初的秘密呢?
主管:中国科学院网信办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科普博览
京ICP备09112257号-28, 43 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
电话:010-58812558 010-5881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