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郑永春,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2000年起参与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星地质与遥感。
首批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批入选者,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代表。先后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有功人员奖、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奖、香江学者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

除了地球,我们别无他所

郑永春
2015年07月25日
系外行星搜寻中所谓的第二个地球,其实只是大小和温度与地球相似,行星上可能会有水,但仍然与地球差别巨大 
系外行星搜寻中所谓的第二个地球,其实只是大小和温度与地球相似,行星上可能会有水,但仍然与地球差别巨大
人类是在地球上繁衍进化而成的,我们的身体、生产、生活都已经适应了地球的环境。就像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宇宙中与地球一模一样的星球几乎是不存在的。人类在某些方面是很脆弱的,对自然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甚至不如蟑螂小强和老鼠等。所以如果真的要移居到另一颗星球上生存,人类很可能就需要进化成另一种生物。虽然地球并非天堂,经常会有地震、火山、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也要面对超级太阳风暴、地球磁极倒转、小天体撞击等重大天文灾难,但即使我们多有不满,地球依然是我们唯一的生存家园。
我们寻找系外行星,我们希望登陆火星乃至移民火星,并不是因为那里更加美好,而是为了寻找人类未来的避难所。地球上的生物常常需要面对重大的灾难性事件,根据推测,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平均每隔2600万年发生一次。就像导致曾经独霸地球的恐龙灭绝一样,这样的灾难一旦发生,必将导致人类的灭绝。为了人类的火种在宇宙中得以延续,我们需要在宇宙中寻找避难所,这就是我们搜寻系外行星和开展深空探测的重要价值。
但是,太阳系的半径达七万亿千米以上,在星际飞行理论没有质的突破之前,在用于时空穿越的虫洞还没有成为现实之前,我们只能利用火箭和飞船实现行星际航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类还没有能力飞出太阳系,因此,人类未来移居地的搜索只能局限在太阳系以内。而在太阳系内,火星是目前科学界公认的最佳选择。木卫二、土卫六可能会有生命存在,但那里并不适合人类移居。
地球上的戈壁和沙漠可以作为载人登陆火星前的野外训练基地
地球上的戈壁和沙漠可以作为载人登陆火星前的野外训练基地
航天员和机器人协同考察、登陆火星 
航天员和机器人协同考察、登陆火星

如果不借助大型望远镜,从冥王星上看地球,地球就已经是阳光照射下一个暗淡的蓝点。如果从太阳系外看地球,地球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尘埃,相当于太平洋中的一滴水。恰恰是这个暗淡的蓝点、这粒尘埃、这滴水,正是人类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我们遍寻整个宇宙之后遗憾地发现,迄今为止,地球仍是太空中唯一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行星。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如果把人类看作一个大家庭,那么地球就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稀世珍宝”,我们有义务把它完好无缺地传给下一代。我们不能在地球上肆意地乱涂乱画,把一颗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的地球交给我们的孩子,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系外行星的想象虽然美好,但这美好的“远水”解决不了人类面临的“近渴”。人类未来的命运系于地球。
除了地球,我们别无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