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一个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计算中心和网络中心工作过,在澳大利亚科工组织DMS、香港浸会学院数学系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等处工作过,多次获国家和中科院科技奖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退休老头。现在在【中国科普博览】网“科学新语林”栏目里开设一个《数学与计算机》的个人专栏,愿和爱好数学与计算机的各界网友和青少年朋友,谈谈对数学与计算机的看法、想法。

人脑和电脑功能之差距

张建中
2011年12月21日
人们把计算机称之为电脑,是因为人们认为计算机能做的事情与我们的大脑相近。许多人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电脑就能达到人脑的水平;也有人认为计算机永远也达不到人脑的水平。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电脑与人脑各有哪些功能,目前有哪些差别,然后再看电脑如何靠近人脑。
电脑最基本功能是对从外部输入或接收的信息和指令作出反应。按功能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工具型,包括计算、信息处理、预测、自动控制、办公、管理、通讯、教育和娱乐等;二是智能型,具有模糊识别、学习提高、自动纠错、分析和归纳推理能力等,即适应环境和自我优化能力;三是情感型,输入模仿人的感觉方式,输出模仿人的反应情绪。
电脑的工具功能目前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一台普通微机的计算能力超出全世界所有人加在一起的计算能力也绝不是神话。在这一点上,人脑只能自愧不如。我们可以让电脑实现所有人的特定物理感觉方式,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且识别范围和精度大大超过人的能力。它的这方面能力主要依赖硬件和软件的进步及配置。
目前电脑开始向智能型方向发展。尽管电脑在某些地方显得比人聪明或脑子快一些,但电脑在智能化方面的进展,还远远比不上其硬件的进步速度。
情感型电脑对硬件和软件都有极为特殊的要求,这方面的进展仅仅是初步的。
由于电脑在智能和情感方面不如人脑,那么电脑只好在这两个方面向人脑方向靠拢。另外,人脑还有电脑不具备的生理和社会性两项功能。生理功能是大脑维持身体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状态的代谢过程;社会性功能是指人际关系的作用。人的思维和行为与社会环境或他人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社会性是人的最重要属性,电脑模拟人脑是决不能忽略的。
人脑的结构和工作机理至今仍未被人类搞清楚,这至少说明人脑是极其复杂的。电脑的最基本构成是处理器、内存和总线结构,这些决定了电脑的“思维”方式。这种结构可以看作是电脑的思维活动平台,如此简单结构的电脑是绝对不可能实现人脑的思维。它所支撑的软件----即“意识”也只能极其有限。
在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中,只有人类成为了世界的主宰,其原因是在人的智力优势而不在于体能。为什么人类不让位于比他们智力更强的电脑呢?有些人非常害怕那种时代的到来,但也有些人欢迎那个时代、盼望那个时代早日到来。在那样的时代,人类有电脑关照,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艺术、体育和其他感官享乐,不再有阶级差别和由此带来的一切社会弊端。
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来。电脑的软硬件都不是自发进化而成的,因此它不会具备人脑的本质特性。人类的感性和理性是矛盾统一体。尽管电脑作为工具在处理相当多的理性问题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我们大脑的能力,而且可以模拟人的某些感性特征,但是它的数字化本质是纯理性的,我们人类尚无法使电脑具有本能和无意识。未来电脑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数字化,但我们却不能让它感性化。电脑距我们人脑还有遥远的距离,中间隔着许多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