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中国科学院应用研究与发展局高级工程师,从事金属材料和稀土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曾任中科院应用研究与发展局材料能源处长,副总工程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薄钢板成形技术研究会秘书长,国家稀土办专家组成员。编写发表多篇新材料及新能源方面科普文章和专著。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材料科学家李薰与英国喷火战机的故事

王宁寰
2013年11月27日
李薰 
李薰
1, 排名夺冠的“喷火”式战斗机
2009年初,世界著名《国际航空》杂志网站,组织读者投票评出对世界军事航空发展影响巨大的战机。评选的结果是,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夺冠。这是一架在二战时由英国设计的小型战斗机,看上去很不起眼,为什么会获此殊荣呢?
美国航空博物馆中阵列喷火式战机 
美国航空博物馆中阵列喷火式战机
事情还得从二战说起!
我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是由希特勒德国法西斯挑起的。当时,希特勒为了准备战争,集中了大批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他研制新技术武器装备。与此同时,希特勒还提出了一个新战术,取名叫“闪电战”。
所谓闪电战,就是出其不意地闪电般快速出击,快速前进,快速解决战斗。它与现今的“快速反应部队”差不多。当时希特勒为闪电部队配备了先进的快速坦克、快速装甲车、快速炮车,就连他的步兵也配备了带斗的快速三轮摩托车,组成摩托化部队。从而使这支部队能真正达到闪电般快速出击的目的。
为配合快速出击,希特勒还命令在德国境内修筑了大量高速公路,你们知道高速公路是谁发明的?是希特勒发明的,没想到吧!有人说希特勒还真有点聪明劲。其实,凡是战争贩子,大多是聪明的坏蛋。实际上,当时希特勒发明高速公路只是为了战争的需要,并没有想到它会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当希特勒把战争准备工作完成。一声令下!德国法西斯的闪电部队先后向四面八方冲了出去,很快就把欧洲大部分国家占领了。但是,有一个国家在海上,它没法占领,那就是英国。于是希特勒命令他的空军出动大型轰炸机,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英国军民损失惨重。
英国政府和军民当然要反抗,要自卫。这时候,一批英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研制了一种新型战斗机,取名叫“喷火式战斗机”。
英国二战喷火式战机与现代狂风战机对比 
英国二战喷火式战机与现代狂风战机对比
事实上,这种飞机根本就不会喷火,它只是螺旋桨战斗机。按设计要求,这种战斗机的机身长度只有9.54米,只有现代狂风式喷气式战斗机的一半,因而小巧灵活,快速机动。如果真能飞上天,肯定能追上德国笨重的轰炸机,把它打下来,人们对它寄予极大的希望。
第一批飞机制造出来了,紧接着的任务就是试飞和演习。于是英国皇家空军挑选了一批优秀的试飞员来执行试飞演习任务。不幸的是,在一次演习飞行中,一架喷火式战斗机的螺旋桨主轴突然断裂,飞机直冲地面,机毁人亡,驾驶员还是一位勋爵的儿子。
此事在英国政府及军方内部引起极大的震动。这不仅是因为损失了一架飞机和一位优秀的飞行员,更主要的是,其它飞机都不敢上天作战。而德国的轰炸机仍然在日夜狂轰滥炸,企图以它的空中优势来征服英国。
2,中国留学生李薰临危受命
怎么办?于是英国政府下令调查,要求科学家尽快寻找原因。英国一些科学家花了许多时间寻找原因,结果是众说纷纭,拿不出确切的结论和解决办法。此时,战况越来越严酷,英国政府束手无策。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位英国科学家推荐李薰来解决这个问题。
1936年大学毕业照
李薰是中国湖南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政府资助的官派留学生,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李薰不仅具有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的特点,而且还善于思考问题,敢于向权威理论提出疑问和挑战。更主要的是,李薰动手能力强,他能自己设计组装仪器来实验验证自己新的科学设想和论断,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最合适人选。
尽管当时英国有些人,对选择一个中国留学生来干这项重要工作有些怀疑,但最后还是决定把解决喷火式战斗机“螺旋桨轴断裂原因的研究”任务交给了李薰。李薰接到任务后,他独辟蹊径,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日以继夜地反复试验和探索,终于找到了钢轴断裂的真正原因,抓住了造成飞机事故的罪魁祸首——钢中氢原子。
提出氢脆理论 功劳威震天下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在这些原子中,以氢原子的质量最轻、直径最小,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名第一。使人没想到的是它竟能钻进金属中,躲在金属中的微细缺陷中,这些微细缺陷实际上是比原子直径大不了多少的材料陷阱或晶界缝隙。有专家称其为“微空隙”。
李薰在英国实验室 
李薰在英国实验室
李薰在研究中发现,当金属材料在高温熔炼加工受热时,氢原子就会钻进金属,向某些缺陷扩散。而当温度降低时,两个以上的氢原子就会结合变为氢分子,由于氢分子的体积比氢原子大许多倍,此时在缺陷中就会产生巨大的内压力,足以把小小的缺陷撑开一个小裂纹,以便释放能量。这个小裂纹肉眼根本看不见,这样的材料在非振动的情况下使用,不会造成金属断裂事故。但是飞机螺旋桨轴是在不停的旋转和振动,裂纹会因振动而扩大直到使钢轴断裂,造成机毁人亡事故。这种微小的裂纹,纵向观察叫发纹,横向观察叫白点。所以学术上都称之为氢致裂纹。
李薰苦心钻研,并弄清了钢中含氢产生白点需要孕育期和钢中去氢的规律,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问题。李薰等找出了钢中氢含量及机械强度与发裂的关系,即每100克钢中含氢达2毫升时,就能降低钢的塑性。而当时一般生产的钢,其含氢量高达4~6毫升左右,钢的氢脆难以避免。造成发裂的钢含氢量一般较高,氢在钢中的扩散率和溶解度是钢发裂与否的两个重要因素。
李薰等提出一个理论,即在缺陷附近由于氢的聚集而产生内压,导致裂纹。此压力的形成,则是由于高温时原子氢向缺陷扩散,在室温下原子氢变为分子氢。这些分子氢不能扩散,因而产生巨大内压力,使钢发生裂纹。当有碳化物存在时,氢与碳化物反应形成甲烷,其压力也足以产生裂纹。冷加工时伴有缺陷生成,从而增加分子氢含量,促使氢脆萌生。李薰在1942至1948年间,关于钢中氢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论文,为钢中氢的研究进一步奠定了科学基础,受到人们赞誉。
英国喷火式战斗机打下无数德国轰炸机 
英国喷火式战斗机打下无数德国轰炸机
李薰通过试验,弄清了氢原子聚集的原因和引起裂纹的规律,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终于使喷火式战斗机重返蓝天,以优异的性能给德国法西斯空军以沉重的打击。
消息传开,朝野轰动,一位年仅27岁的中国留学生,竟能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解决如此重大的问题,不能不令人佩服。科学界对这位青年学者,给予极高的评价。许多留学生也纷纷祝贺李薰,要知道那个年代的中国留学生是被人看不起的,李薰用自己的科研实力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李薰的研究结果被称作“金属氢脆理论”。它不仅解释了历史上一些金属桥梁和钢轨等金属结构件因振动突然断裂的原因,也为以后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故提供了理论依据。
3,李薰获最高学位——“科学博士”
李薰也因此而获得英国“白朗敦”奖章和奖金。在他毕业的时侯,学校授予他通常应得的“哲学博士”学位(英文缩写是:Ph.D),并留在学校实验室从事指导博士生工作。后来,由于李薰出色的工作成绩和在冶金学上的杰出的贡献,学校又授予他极少人才能获得的第二个博士学位:“冶金科学博士”称号(英文缩写是: D.met.)。
李薰获博士学位 
李薰获博士学位
做试验
要知道,在英国历史上,只有哲学博士学位,后来新学科越来越多,可是,英国科学家仍把哲学看作是“研究科学的科学”,一个人只有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和探索世界,他才能成为一个科学家。念完博士学位,说明你已掌握了研究科学的方法,但你并不一定是科学家,因而无论什么专业博士毕业生,一律按传统授予“哲学博士”。而只有个别的特别优秀的哲学博士,他们的研究结果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对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才另外授予一个最高学位——“科学博士”学位。
在英美科学界,这是一个极高荣誉的学位。李薰当时获得的是冶金科学博士,而李薰所在的谢菲尔德大学,是当时英国唯一有权授予该学位的大学,历史上一共只有两人获得“冶金科学博士”称号,一位是英国人,即李薰的导师,安德雷教授(Andrew J.H.),另一位就是李薰。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现在,在英国和欧洲提起“喷火式战斗机”,人们还是津津乐道,赞不绝口。2008年世界著名的《国际航空》杂志网站组织读者评出20世纪“对世界航空发展影响巨大的战机”。结果排名第一的竟然是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
夺冠
许多欧美的航空博物馆都陈列着这架飞机的实物展品,但是知道李薰故事的人并不很多。可是,在世界材料科学界,李薰的名字是响当当的。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实验室里,至今仍保存着李薰当年研制的世界第一台测量氢气的仪器——定氢仪,供人们参观。而李薰的相片则被指定永远挂在实验室的墙上。
李薰设计的第一台定氢仪 
李薰设计的第一台定氢仪
相片永远挂在实验室墙上 
相片永远挂在实验室墙上
这不仅是因为他解决了喷火式战斗机螺旋桨轴的断裂问题,而且因为他创造的“金属氢脆理论”正确解释了历史上一些金属结构材料破坏的原因及机理,并且为以后避免出现类似事故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世界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郭沫若院长发出邀请 冲破阻挠毅然回国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 第一任院长郭沫若向海外著名科学家发出邀请,请他们回国组建新的研究所,或担任学术带头人。当时我国在美、英等国的留学生和已有成就的著名学者,都想回到新中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
当李薰拿到郭沫若的亲笔信后,十分激动,恨不得能马上回国。但是,当时极端敌视新中国的美、英帝国主义,都相继立法,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到新中国。李薰的导师也出面,劝他留在英国,并指出,现在中国太穷,太落后,回去很难发挥作用。但李薰回答说:正是因为我们国家太穷,太落后,我才应该尽快回去,为我的祖国做出贡献。李薰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导师,导师最后说:我理解你了,你应该回去。
可是,有那个反动法律卡在那里,许多同情李薰的英国人也是爱莫能助。李薰此时已经是实验室主任,指导着近20多位博士生。其中有几名中国留学生。于是他和这些中国留学生商量回国的办法。最后终于抓住了英国法律上的一个条文,使事情有了转机。
原来英美这些国家,法律多如牛毛,大小事都有法律管着。据说英国有个“公务员休假法”,规定科学家每年有两周带薪休假,只要你认为自己太累了,该休假了,任何人不得阻拦。根据这个条文,李薰写了一个出国旅游休假的申请报告。学校当局无可奈何,只能批准,但有一个条件,到英国本岛以外旅游,也只准在大英帝国殖民地国家范围内。于是李薰把旅游的最后一站,选在香港。
就这样,李薰和他的学生与英国政府斗智斗勇,冲破阻挠,最终先后坐船一月,绕道欧洲,途经香港,回到祖国。
李薰回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李薰回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李薰回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李薰回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在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设宴招待李薰的宴会上,郭沫若建议李薰在中央刚批准给科学院的用地“中关村”建立中国科学院第一个研究所——金属研究所。事后,李薰听说中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在东北鞍山,重工业基地在沈阳,于是赶到东北考察。最后,李薰放弃北京中关村的良好条件,选择了我国当时的重工业基地沈阳,建立起中科院第一个材料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及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新材料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薰与科学家在一起 
李薰与科学家在一起
李薰与科学家在一起 
李薰与科学家在一起
1971年,我国某飞机制造厂制造的国产仿米格15战斗机试飞时因机身金属材料框架脆断而坠毁,影响几百架飞机交付使用,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元帅亲自过问此事。李薰受命带领几位科技人员到现场实地考察,很快得出结论,框架断裂原因是材料氢脆引起,并提出了改进办法。很快使飞机飞上蓝天,为保卫共和国的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事后在叶剑英元帅召集的会议上,周总理和叶帅均对李薰和金属研究所的工作奖励有嘉。这项工作也是李薰倡导的中科院基础研究与工业部门工程技术研究相结合的成功典范之一。
1982年,李薰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3年初,李薰肺炎初愈,为探讨中国科学院和所属有关研究所面向冶金工业建设的新途径,决定全面考察我国新建的冶金工业。他不顾年迈的身体,由宝山钢铁总厂刚回京不久,即赴攀枝花钢铁公司、长城钢厂、武汉钢铁公司等地考察。
李薰率团访问印度,受到总理英迪 拉.甘地夫人接待 
李薰率团访问印度,受到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接待
李薰副院长视察上海宝山钢厂 
李薰副院长视察上海宝山钢厂
在考察中,途经昆明时,不幸于3月30日凌晨溘然长逝,时年70岁。李薰走了,但他留下了对党、对国的一片忠心;留下了一支精心培育的科研队伍;留下一个 在中国材料科技界一直排名第一的金属研究所。
李薰副院长接待外国专家 
李薰副院长接待外国专家
李薰副院长视察工程热物理所 
李薰副院长视察工程热物理所
5,我们从李薰故事中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一点不比外国人差,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努力,再有合适的条件和机遇,一定会做出世界领先的成果。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李薰从事科学研究,工厂工程师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只有科学加上技术才能形成第一生产力,使喷气式战斗机重飞蓝天。
3)从李薰的故事中可知道,材料科学对人类和社会进步多么重要,贡献多么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