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公众话科学

《吃鱼要小心,当心肝吸虫》前言

公众话科学
2012年05月25日
作者:叶以健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二人民医院

近日,北京、广东相继发现管圆线虫感染病例,患者脑部有该类寄生虫,出现昏迷,甚至死亡。元凶就是福寿螺、东风螺。本来这种属于寄生虫病的疾病完全可以避免,甚至可以杜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是没有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一不能生吃。二须加工这些福寿螺、东风螺,因为它们是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一不小心,就会病从口入。


寄生虫的中间宿主种类很多,幸好福寿螺、东风螺还不是日常普遍食用,目前最为普遍食用的是淡水鱼。珠江三角洲养殖的四大家鱼(鳙、鳊、鲩、鲮),虽然它不是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但它是感染肝吸虫的元凶。由于吃鱼的人群多而普遍,所以感染率远比管圆线虫高,据统计广东的感染率为5.36%,高发区为16.42%,有些地区已经上升到38%,它与胆囊炎、胆石症、肝癌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近日有报道,鱼生+烈酒=肝癌。

 

“刺身”,即鱼生,是肝吸虫病的主要感染源。

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水乡地区,如顺德、中山、番禺、新会河涌交错,有史以来淡水养殖发达,挖塘养鱼,塘基种桑养蚕,种水稻为生,称谓渔农。珠三角城镇有吃“打边炉”(即火锅)食鱼的习惯。追求“鲜嫩”,不能“老火”。半生夹熟吃,更有甚者拌上佐料直接生吃,这是所谓“食鱼生”,亦叫“吃刺身”,这就给感染肝吸虫带来了机会。肝吸虫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切断它的生存成长链,就不会感染到人和动物;如果不用粪便喂鱼,就不能孵化出大量尾蚴,鱼内就不会含有肝吸虫的囊蚴,那么食鱼就更安全了。
目前大部分渔农都用科学配制的鱼饲料喂鱼,大大地减少了肝吸虫感染机会。但不能否认,还有部分渔农为了降低成本,还是用粪便喂鱼,所谓“生态循环”恰好给感染肝吸虫又带来了一个机会。
有感于上述情况,深感到卫生知识普及的重要性:社会发展了,经济也跟上去了,医疗卫生事业正在突飞猛进,唯独卫生科学普及知识跟不上。目前饮食方面,不是温饱问题,而是一部分人追求奇、特、新的饮食风气,并正在流行,带来了不必要的寄生虫传染病。
本文正是一本关于这方面寄生虫的科普书。早在12年前作者用故事形式写成,一直没有机会出版发行,只能束之高阁。鉴于近来发生了多种寄生虫传染病,都是由一系列不良饮食卫生习惯所致,从而激发了我重新修改充实这本著作的决心。
文章全部内容是作者40多年来从事医务工作的实践经验,用实例材料写成。名目上是卫生科普书,实是作者把多年的医疗科研新成果溶化其中。文中所提及的病例、事例、治疗经历都是真实的,只不过是把它故事化了。为了使读者看得明白而又不感枯燥,采用了故事形式贯穿全文,文中的科研项目是本人拟的,书中大部份插图照,是经过多年的摄影和绘制积累而成。近日,在有关人员的鼓励下,从新整理这本卫生科普著作,与群众见面,望能在卫生知识方面得到普及提高,让大家吃得好,吃得卫生,吃得健康科学。
科普书,有些业内人士认为是一种初级的启蒙书,档次低。科技人员一向不愿意花精力去论著,更不愿意去做科学普及工作,可能是认为没有多大作为之故。目前书市上武侠、爱情、怪谈类文学书籍大行其道,是投其所好。
饮食卫生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有关这方面的卫生科学知识,不普及而带来的疾病又何止是肝吸虫呢,本来不应该发生的寄生虫传染病,也就发生了。我本着一个最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心态,有责任做一些卫生普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