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李皓,环境科普志愿者,“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先后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化室工作。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1994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出于对当时中国环境状况的极度忧虑,1996年辞职走向社会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引进和翻译国际环境教育影视片的工作。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2008年成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未来的城市交通

李皓
2010年10月29日

关键词:净化空气;城市公共交通;地面有轨交通;城市规划;公交出行服务;公交车票;公交道路设计;人性化车站设计;节能与交通

正文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大力改善公共交通,这有利减少私车出行,是节能减排、净化空气的正确方向。什么样的城市公交服务才算得上完善?1992年,德国拍摄过一部题为《未来的城市交通》的科教片,片中展示: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涉及到城市规划、道路设计、公交运行、出行服务与高效节能共五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城市规划方面:由于具有轨道专一和载客量大的优势,有轨交通被确认为是城市未来公共交通的首选。因此,城市规划部门会把有轨道路与大型居住区联起来,而对任何新开发区的选择,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它是否能与有轨交通的路线平行。这不仅能给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交通网,也能使有轨交通拥有更多的乘客,使其能增加车次,完善服务。

道路设计方面:为了让开车族觉得使用公共交通更方便,城市需要建足够的轨道设施。可行的方法是,把过去建设的宽马路改造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用来铺设公交轨道。当有轨公交车不停而通畅地往来时,开车的人们就会转乘有轨车了。有轨车的运行可直到深夜,以保障人们在夜间能坐车回家。为了同私车竞争,有轨公交的车费必须合理。比如,一家人使用一张月票就可以在晚上进城等。
公交运行方面:有轨公交部门应开办出行咨询业务。宗旨是:出行服务,生态友好,保证便利的交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这几点,才会使人们更愿意使用公共交通。其中确保交通环节的衔接最为关键,比如,火车一到站,有轨公交车已经等在那儿了。
出行服务方面:出行服务是指,旅客从家门出发,最终到达一个陌生城市的全程交通安排。这需要一个系统来服务。它不仅包括如何换车,而是一直将旅客送到目的地。因此,涉及的交通系统不仅有公共汽车、火车,也包括拼车(选车时需考虑汽车尾气排放低,并采用合伙使用方式)。该服务系统提供的出行车票,不仅可以乘坐汽车和火车,也可以预订属于市政的小汽车等。
高效节能方面:交通使用的各类车辆应是高效节能型的,而且所有车辆的部件都能全部回收利用。自行车将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被看成是一种既能把人们从家里带到公交车站的方便工具,又能是一种给人们带来乐趣和新感受的东西,使它在许多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的城市交通》一片在上述五方面的预言,正在一些国家的城市中变为现实。笔者在南澳大利亚首府阿德莱德旅行时,就看到了铺设在宽马路上的双向有轨公交车道。轨道铺在宽马路的中央部位(这一部位在中国常被用来做绿化隔离带)。轨道公交车一般有三节车厢,客流高峰时可增加车厢数,因此载客量大的优势很明显。车站就设在较大的红绿灯路口,红灯亮时,在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停了下来,这正好给乘坐有轨公交车的人们提供了在车站与人行道之间穿行的机会。阿德莱德的公交轨道与地面等高,不影响道路的景观,也不对行人过马路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其他国家改善城市公交服务的预言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两个重要启示,一、轨道交通可以建在地面上;二、城市的公交服务可拓展出多种新型的就业机会。希望我国的城市公交建设与服务能有更大进步。

附图:

图1:地面轨道交通的双向设计(李皓摄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图2:地面轨道交通的双向车站设计(李皓摄)

图3:行驶在地面轨道交通线上的大容量公交车(李皓摄)

图4:有轨公交车站给人们提供的出行服务信息(李皓摄)

图5:地面轨道交通车站通向人行道的出口设在红绿灯处(李皓摄)

图6:有挡风功能的公交车站设计(李皓摄)

图7:能帮助等车人避免直面马路的车站座位设计(李皓摄)

(发表于《科技潮》杂志2009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