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李皓,环境科普志愿者,“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先后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化室工作。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1994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出于对当时中国环境状况的极度忧虑,1996年辞职走向社会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引进和翻译国际环境教育影视片的工作。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2008年成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在上海看空气质量改善

李皓
2010年12月27日

关键词:上海空气质量;扬尘治理;地面设计;下沉式绿地;多孔道牙石;绿地管理;空气污染治理;环境友好型市政工程设计

正 文


为看2010年世博会,笔者今年去了上海三次,时间在6月、9月和10月。这三次都是独游,所以笔者有较充分的时间游览世博园,也能在世博园外仔细看看这座城市的环境变化。
笔者曾于2007年10月到过上海,当时这座城市的灰霾天空给笔者留下了不佳的印象。即使在上海市中心的南京路旁,地面上也能随时见到干燥的土壤颗粒形成的灰尘带,一刮风,就有扬尘问题。尽管上海的降水量比北京高约一倍,但当时上海马路边绿地土壤的干旱状况与北京相差无几。
令人高兴的是,三年之后,笔者再游上海,却看到了透明的天空!三次到上海,笔者都看到了天高云淡的景观,看来,这里的空气质量大大提高了。数据表面,从今年1月初到11月初的305天中,上海的一级天数达43.6%,优良级别(一、二级)总天数达95.7%,污染(三级以上)天数仅占4.3%。而在相同的时期内,北京的一级天数仅有12.8%,优良级别总天数为80.7%,污染天数达19.3%。按照发达国家城市空气质量的要求——“一年中一级天数不应低于90%”的标准来看,上海比北京离世界更近。

图01-2010年上海的蓝天和城市中的天然植被地带(李皓摄)

笔者在上海的街道和世博园内游览时都看到,为了减少城市的扬尘污染,上海认真实施了合理的生态设计、地面铺设和绿地管理。这些工作带来的成效是显著的,尤其是在世博园内,每天约有30-40万游客和数百辆机动车行走其中,却不见扬尘问题。那么,怎样的设计、铺路和绿化方法能有效治尘呢?以下是笔者在上海看到的具体做法。
一、设计低于道路的绿地能使地面无尘
在通往世博园的城市主干道浦东南路和世博园区内的道路旁,绿地设计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下沉式绿地。这种设计的特点是,让所有的绿地都低于道路路面。绿地是土壤疏松的区域,下雨或浇灌时,水容易带着土壤往低处流。如果绿地建得高于道路路面,土壤会随着水流形成泥浆流到路面上,干燥后即引发扬尘问题。但是反过来,只要把绿地建得低于道路路面,下雨或浇灌时,水只会单方向地从路面流进绿地,路面的灰尘也能随水一同进入绿地。这样一来,绿地周边的道路路面就能保持无尘。

 

图02-上海世博园中的下沉式绿地(李皓摄)

二、铺设透水地面有利吸收地表灰尘
积在步行路面上的灰尘多为干燥的土壤颗粒,它们最好的去处就是回归大地。在世博园中,大面积的步行地面采用了透水砖或其他透水材料铺设,这不仅能使雨水渗透入地,而且也为灰尘颗粒直接入地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灰尘颗粒进入地下后,即成为湿润土壤的一部分,将不会再现地面。所以,透水地面具有极好的吸尘作用。反之,如果把地面铺设成无缝隙水泥地或无孔隙石质地(如花岗岩地面),那么,灰尘颗粒就会滞留在地表上,随风乱飘,这样的尘污染很难根治。同理,建筑工地的地面铺设必须能够透水,才能除尘。

图03-上海世博园中铺设的透水砖能将雨水和灰尘都吸入地下(李皓摄)

三、马路使用带洞孔道牙石可消滞尘
世博园中的马路使用了一种新型的道牙石,牙石上设计有较大的排水洞孔,洞的分布密度约为每80公分一个,洞孔直径约8公分。在一般的城市马路旁,来往车辆产生的灰尘颗粒多积累在路边的道牙处,这需要环卫清扫车或工人每天清扫。但在上海世博园内,马路边带洞孔的道牙石消除了积尘问题,这是因为,和雨水一样,灰尘颗粒到了路边就会顺着道牙石的洞孔进入地下,路边就没有滞尘了。

图04-上海世博园中马路道牙石上的孔洞有利排水和减尘(李皓摄)

四、改进绿化管理以减少裸土扬尘
与2007年相比,上海目前的城市绿化管理增加了治尘意识。最明显的改进是:马路边的绿化带或花坛旁不再出现地面灰尘带。绿地土壤的高度被降到低于绿地台基,这彻底消除了绿地土壤外溢的问题,所以,上海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地面都显得很干净。此外,上海的绿地种植重视对土壤的全覆盖,植物品种以低养护型为主,城市绿化带常见人工种植与天然生长的植物并存的景象。树坑已不见裸土暴露问题,绿地中常见落叶归根的环境友好型做法。

图05-上海街头绿地的树坑使用了园林有机质进行覆盖(李皓摄)

上海的空气质量改善得益于城市管理者认真学习、实践和应用科学知识。北京要想达到绿色城市的空气质量目标,管理部门应当反思:是否存在方法不当的问题。
(发表于《科技潮》杂志2010年第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