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河流自然化;城市河流功能;河流生态修复;河水净化;河岸设计与利用;河流景观设计
正 文:
图1:穿越城市中部的河流自然化面貌(李皓摄于德国弗莱堡)
笔者手中有一份德国下萨克森州环保局1992年发布的“河流重新自然化项目”介绍册,其中阐明的“河流重新自然化”的目标有三:1、恢复适合当地水体与岸体特有的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条件;2、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融多样性、独特性和美感为一体的景观;3、终止落后的使用河流的方式。总体目标是改善城市河流环境的生态状况。在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城市河流状况与项目可提供的经费能力后,他们重点选择了以下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来实现城市河流的重新自然化。
一是清除过去人工在河流中建造的障碍设施,尤其是横跨河流的坝体设施。因为这些设施会阻止大多数水生生物的扩散和游弋,尤其是阻止河流下游与上游的物种交换。清除或将这些障碍物进行改造后,能重建城市河流生物的回游通道。
图2:自然化河流的无阻碍坝体,河床由石块组成的缓坡形成(李皓摄于弗莱堡)
图3:自然化河流的河床由石块组成,这有利净化水质和鸟类觅食(李皓摄于弗莱堡)
二是改造河岸,让岸体为两栖类水生生物提供能轻松上岸的条件。因此,岸体应尽可能平缓,还要有通道式的、具多种形状的多洞结构,以利动物栖息、繁衍。三是在河流的岸体上栽种当地特有的水边乡土木本植物,这能给河流遮荫、固岸、建立水体与岸体的缓冲带,对改善河流生态有很大的帮助。但人工栽种植物的原则是稀疏,只起一个引种作用,以便给河岸植被带的自然演替提供空间。
图4:河流自然化后,岸体长出的天然植被(李皓摄于弗莱堡)
四是建立河流边缘保护区。方法是,在河流的一些岸边建立隔离带,让这些地带成为天然植被区。河流边缘保护区的宽度应为5到10米,也可隔离出更宽的范围。图5:自然化河岸给城市提供幽静的休闲环境和自行车游览道(李皓摄于弗莱堡)
图6:弗莱堡河岸提供的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有树林相隔,有利安全和健康(李皓摄)
近几年笔者在北京看到:一些河流的水泥化硬质岸体也被改造成了斜坡性土岸,水岸边呈现出水、草、鸟并存的自然美景,而且河水水质明显改善。期待中国大小河流的河岸都能逐步重现水岸的天性——保持水体与陆地“血脉”相通,给陆地提供水滋养,为许许多多的生命提供生存、栖息、繁衍、嬉戏的场所。图7:中国传统园林的水岸设计有很好的保护水岸生态的功能(李皓摄于颐和园)
(发表于《科技潮》杂志2006年第八期,题为:绿色城市的河流环境。修改于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