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李皓,环境科普志愿者,“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先后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化室工作。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1994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出于对当时中国环境状况的极度忧虑,1996年辞职走向社会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引进和翻译国际环境教育影视片的工作。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2008年成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绿色城市的地面设计

李皓
2011年05月28日
城市大面积铺设硬化地面会带来三方面危害:一是不利于雨水渗透入地;二是会增加城市的热岛效应;三是会使城市丧失地表生态。这些危害叠加起来,城市会变得地下水位下降、干燥、浮尘重、植被生长不好、环境自净力差等诸多问题。

硬化地面会给城市带来雨后积水等诸多环境问题 (李皓摄)

20世纪80年代,德国开始注意到:城市地面的透水设计对提高环境质量极为关键,因为水是维系城市生存和植被健康最重要的物质。一个城市,只有当它有能力让雨水入地以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才能保障城市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使用砖块铺设的透水地面能吸收雨水和灰尘 (李皓摄于德国弗莱堡)?

德国城市弗莱堡率先开始将硬化地面改造为透水地面,所使用的材料有:透水砖、鹅卵石、石块、石子等。改造的区域包括:人行道、步行街、露天停车场、庭院、街巷、居住区车道和公共广场。改造后,弗莱堡城市地面的透水率达到了80%,得到的回报是:下降的地下水位很快回升,城中重新喷出了清澈的泉水,植被能在不需浇灌的情况下生长得郁郁葱葱。

弗莱堡用石块铺出的透水地面,石块间的缝隙能吸收雨水和灰尘 (李皓摄)?

在英国,许多马路的设计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下雨时,雨水能迅速向低处流去,在低处的透水地面直接渗透入地。

英国一城市路边的透水型石子地面,能直接吸收马路排出的雨水(李皓摄)

?增加城市地面的透水性给环境带来的直接效应有:夏季能降低地表温度,因而减少城市燥热和尘污染;冬季能释放地热,从而避免地面结冰,并帮助降雪融化后渗入地下。此外,透水性地面能增加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减少能源消耗,避免暴雨产生洪灾,有助于恢复城市地表的生态活力,增加环境的自净能力。

居民区中的活动地面具透水性增加美观和舒适度 (李皓摄于弗莱堡)?

近些年,中国许多城市夏季暴雨引发的道路积水让人们吃够了苦头。但查阅一下中国古代城市铺路的方式,我们会吃惊地发现:铺设透水型地面是古代中国最为普及的建筑设计,而且,中国古人创造出了多种收集和利用雨水的铺地方法。

北京故宫中古人设计的透水地面 (李皓摄)

700多年前到过中国的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对古北京做了这样的描述:“各城墙间种着许多美丽的树木,还有草场。草场上的道路经过铺砌,高出草场地面,使得雨水不致于淤积路面,而向两旁流去,有助于滋养草木。”这些记载显示着: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的设计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应是现代中国人需要认真传承的智慧和知识。

北京团城上古人设计的收集雨水的地面渗井,有利古树吸收雨水。 (李皓摄)

(写于2006年,修改于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