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李皓,环境科普志愿者,“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先后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化室工作。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1994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出于对当时中国环境状况的极度忧虑,1996年辞职走向社会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引进和翻译国际环境教育影视片的工作。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2008年成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珍惜北京美丽的水体

李皓
2011年07月26日

关键词:北京的水资源与需水量;污染性缺水;河流水质;雨水口排污


正 文


有本书题为《水乡北京》,书中大量的写实古画与老照片显示:历史上的北京曾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水城。每年夏季是北京的雨季,从天而降的大到暴雨不仅能把北京的灰尘洗个干净,而且还能让北京的有水公园显得水雾缭绕,使北京多一分因润湿带来的妩媚——北京的确具有水乡的本色!

图1:雨后的北京显露出水乡美景 (李皓摄)

北京的水从哪里来?主要来自天上!2005年北京市水务局公布的数字说:“北京的水资源由降雨和入境水构成。2004年北京境内天然降雨形成的水资源量为37.4亿立方米。北京上游平均入境水量为16.1亿立方米,平均出境水量为14.5亿立方米。因此,北京的水资源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形成。” 笔者将出境水量从入境水量中减去得出:北京只得到了1.6亿方水,这与上天赐予北京的37.4亿方水相比,还不到5%,可见,北京的水资源95%来自天上。

图2:北京水岸边的宁静——水鸟和植物都能帮助净化水质 (李皓摄)

图3:北京水岸的石块——既有利儿童观察水体也有利鱼类繁殖(李皓摄)

2004年,北京的降雨偏少,全年总降雨量(483.5毫米)只有平均年份降雨量(600毫米)的80%。如果降雨量正常,可推算出,北京每年由天然降雨形成的水资源量约为45亿立方米。
据北京市水务局报告,2010年,北京全市的年用水量为35.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1.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5.2亿立方米,生活用水15亿立方米,环境用水3.9亿立方米。这表明,如果北京能珍惜好天降的35-4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应当能够实现水资源的供求平衡。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北京必须彻底摆脱污染性缺水问题。

图4:北京城中河岸的雨水排放口将马路上的雨水导入河中 (李皓摄)

“污染性缺水”指的是:有水,却因水质太差而不能作为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在于水的四大功能:饮用、洗涤、灌溉、观赏。但这一切必须以水质好为前提。
当水被污染,发绿、发黑、发臭的水不能用于饮用、洗涤、灌溉、观赏时,污染性缺水就发生了。这样的水质被称为劣五类水,也叫重度污染的水,绝不能用于日常生活和农耕活动,因此,劣五类水不能算作水资源。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看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水质报告:“2010年,共监测有水河流83段,长2006.6公里,达标河段百分比为54.4%;四类、五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1.3%;劣五类水质河段占监测总长度的43.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污染类型属有机污染型。”
欧美国家的城市也普遍有过河流被污染的教训,而他们实施的最有效的保护城市河流的行动之一就是:告诉每个人,决不能往路边的雨箅子中扔垃圾,倒脏水,因为那是直接通往城市河流的雨水通道。任何玷污雨水口的做法会被全社会视为耻辱,市民甚至可以报警。

图5:往雨箅子中倒污水会使污染物通过雨水管道进入河流 (李皓摄)

今天,大多数北京人已经有了很强的珍惜北京水资源的情感。但保护雨水口的知识和道理却几乎还不为市民们所熟悉。因此,我们应尽力去转告每个人:北京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污染路边的雨箅子就会污染北京的河流!为保护好北京美丽的水体,这是一件应该做而且需认真做好的事。
(发表于《科技潮》杂志2007年第八期。修改于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