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水资源;雨水收集;透水地面;中国传统建筑;德国城市地表透水率;现代城市的地面设计
正文:
一座城市能否贮存好从天而降的水资源,是当今城市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视的问题,这是因为:有水的城市,才是永生的城市。上两图:中国古城和庭院铺设的多缝石板或砖道具有极好透水功能(李皓摄)
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中国急于追求“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规划设计者们不了解古代中国的铺地智慧,去盲目崇拜古罗马式的硬质设计,将中国城市的大部分地面都硬化了,结果带来了一系列环境负效应,主要有:下雨地表积水内涝、无雨地表干燥起尘、夏季地面高温、冬季地面结冰、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土层易松动垮塌等。由石子地、耐旱草地、多缝隙砖地组成的透水地面(李皓摄于德国)
用地砖、石块铺设的多缝隙透水地面(李皓摄于德国)
用孔型砖铺设的停车场(李皓摄于德国)
一位北京节水办负责人说:在北京夏季,透水地面的温度要比硬化地面低好几度。而且,下雨后,经透水地面保存下来的雨水可慢慢蒸发出来,释放到空气中,增加城市的湿度和舒适感,也有利于滋养各种植物,从而大大减少城市的绿化用水。所以,铺设透水地面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修建于600年前的故宫,其地面的铺设有80%以上是能透水的。从中国宋代到清代留下的园林、庙宇、宅院、街道的古地面看,古中国铺设透水地面的方法至今仍领先于世界。因此,面对当今中国城市因硬化地面带来的环境灾难,我们唯一的出路是认真学习中国古人的铺地智慧,这是一条有效减少城市雨灾的经验之路。中国古园林中的透水地面有利绿植健康生长(李皓摄)
中国古庭院铺设的透水地面利用建筑废料,且做工细致美观。(李皓摄)
(发表于《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14日,题为:铺地莫忘保水。修改于2012年8月,德国实例的图片摄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