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李皓,环境科普志愿者,“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先后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化室工作。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1994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出于对当时中国环境状况的极度忧虑,1996年辞职走向社会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引进和翻译国际环境教育影视片的工作。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2008年成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如何避免城市环境建设出现误区

李皓
2013年10月24日

关键词: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干部培训

正?? 文

铺设硬化路面、种植外国草坪、修建水泥河道会对城市的生态和环境带来多方面危害,因此,它们成为20世纪九十年代国际绿色城市努力改正的错误。
改硬化路面为透气透水性路面,用本土植物进行绿化,把河道或引水渠建设得尽量接近自然状态,才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城市为保护城市生态、提高城市环境和居住质量追求的目标。
遗憾的是,1999年北京实施的几项大规模治理城市环境的工程(王府井大街的硬化铺设,大面积引种美国草,修建水泥河道等),都重复了西方国家城市过去所犯的错误。政府为之付出了巨额投资,却带来了诸多新的环境问题。可以说:这些工程不仅不是环境治理的工程,反而对城市的生态和环境产生了负效应,工程的重建最终将不可避免。
面对21世纪,在保护城市生态成为世界各国城市极为关注的问题的今天,设计和实施上述建设工程是有损北京形象的,也是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北京城市的市长和城建部门管理者、市政工程设计者和决策者应赶紧学习现代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科学知识,从而了解和跟上当今国际上提倡的省钱、省力、生态效果好的城市环境治理方法和趋势。
为建生态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目前国际上绿色城市的普遍做法是:尽量把自然(本土野生的植物等)引回城市,尽力保留城市中所剩不多的野草地,尽量恢复城市河道的天然原貌,尽量建透水的路面来留住天降的雨水、增加城市地下水的储量。而北京的城市建设投了巨资,却将自己的环境往相反的方向进行改造,不能不说是一极大的失误。为了避免今后继续发生此类错误,加强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方面的国际信息交流非常重要。
北京的工程设计单位和工程决策机构要让真正懂得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城市建设方案的讨论,在对城市重大建设项目做出决定之前,应把方案通过报刊和电视公布于社会,给予充分讨论,征集建议和意见。这样做,能少走弯路,能少花百姓的钱,做出效果好的事情来,也能使我国一步到位地利用当代世界提倡的简单、易行的方法,解决好中国城市面临的环境与生态保护问题。
(1999年11月19日致《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