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李皓,环境科普志愿者,“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先后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化室工作。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1994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出于对当时中国环境状况的极度忧虑,1996年辞职走向社会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引进和翻译国际环境教育影视片的工作。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2008年成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利用自然的力量绿化城市

李皓
2016年12月02日
文体:讲座文稿
关键词:城市绿化;绿色荒漠;城市自然公园;自然公园设施设计;自然公园的功能;社区公园的改造;生态通道
正?文
当今国际上,绿色城市恢复植被的做法是采用人工种植和天然植被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做的绿化成本较低,景观更丰富多样,且有利于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绿化不能只栽单一的植物品种。单一性的草地和单一性的树林,没有鸟,没有蝴蝶,因其缺乏生物多样性,故被称为“绿色荒漠”,是国际上绿色城市不再认可的绿化方法。让天然的植被与人工种植的植被能够共同生长,才是最好、最健康的绿化方式。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伦敦提倡在城市中建自然公园。修建自然公园的方法很简单,先要挖湖堆山,就像中国古人造园那样。挖成的低地用于收集雨水,挖出来的土方就地堆成一个小山丘。土丘上种本土的耐旱植物,因为土丘上的土壤含水少,只有耐旱植物才能健康地存活。在低地的水塘边,就种亲水与水生植物。由于植物都是乡土品种,适应环境,不需养护就能健康生长,这样的自然公园很快就会植被茂密、物种多样。
自然公园里的步行道多使用木屑(碎树枝和树皮)铺就,像森林的地表那样松软,透气、有弹性,孩子们在这样的路面玩、跑、跳时,即使摔倒了也不会受伤。这样的地表还适合蚯蚓等土壤昆虫穿越路面,这就是一种生态通道。
自然公园里设置的凳子常利用一些倒伏的树干,将这些树干锯成木墩,就做成凳子了,古朴实用。自然公园中还利用石头在草地上砌出烧烤区,为防火灾,烧烤区与灌木和乔木区的距离应保持在5米以上。
为增加自然公园的教育功能,公园里还建有学习室,供市民带孩子到这里来了解有关当地物种和生态保护的知识。这样的自然公园建成后,受到了伦敦市民、学生、家长、社团的热爱,给人们带来了情感、知识、社交、生理等各方面的益处,犯罪率也降低了。所以研究者们发现:自然公园能够促进城市和谐文化的建立。
自然公园还教市民培育当地的植物品种,比如树苗、花卉、灌木、或是药用植物。在这样的苗圃中育成的植株,可以让学生带到学校、社区种植,政府机构、公司企业需要绿化环境时,也可以到这里来获取当地的植物种苗。
有了自然公园的成功经验后,伦敦开始在社区改造过去建的平面公园。平面公园以草地为主,没有遮荫、挡风的功能,人无法坐下来休息。将这类平面绿地改造成为自然公园时,参与者可包括政府部门、研究人员、公共机构、志愿者组织、社区团体、民间基金、热心企业等。改造后的公园面貌很像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有曲径通幽的弯道,园中植被长得较高,形成多个能让游园者安静地坐下来歇息的绿荫处。与一览无余的大草坪公园相比,长满绿植的自然公园可容纳的游人量大增。有些公园的面积虽然小,却能满足周边社区上千人的休闲需求。
城市中的一个自然公园和另一个自然公园之间还应有生态通道,以保证物种交流与生态平衡。因此,伦敦利用城市里一些废弃的、拆迁的、不再使用的铁路等区域,让其恢复天然植被,人工辅助种植一些当地树种,这些区域可将各个自然公园连接起来。
(此文为李皓题为”建宜居环境,与自然共存“的讲座内容第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