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作物最重要的组分之一,一般的作物含水量可达60-80%,瓜果类的含水量更是高达90%。作物体内能储存如此之多的水分,土壤功不可没,土壤水可是作物水的重要来源。土壤水分其实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根据受到土壤中作用力的不同可以细分为很多类型,但论及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有几个水分常数就不得不说道说道了。
土壤由“完全”的干到“彻底”的湿的过程中,有下面几个状态的水分有着特别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解析一下。
105 烘干土:这就是所谓完全干燥的土壤,此时的水分就是将土壤在105 的烘箱中烘干至重量恒定时,土壤损失的水量。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土壤性质分析时标准的统一,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某种土壤的硝态氮含量为100mg/kg,指的就是1kg烘干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为100mg。
吸湿系数:空气湿度近饱和时,土壤的最大吸湿水量。这一部分水分是由土粒表面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对空气中水汽分子的吸附力而形成的,水分定向紧密排列,不能自由移动,也无法溶解其他物质。
萎蔫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即植物因缺水凋萎并不能复原时的土壤含水量,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此时土壤中的水分活动已基本接近于零。通常把土壤的萎蔫系数看成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是进行土壤改良和灌溉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根据经验,凋萎系数=吸湿系数 (1.34-1.5)。
生长阻滞含水量:顾名思义,生长阻滞含水量,就是水分含量较少,植物生长受阻但还不至于彻底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此时,土壤中可移动的水分含量显著降低,作物虽然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但是土壤中的水分不会向根区流动,以致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最终使作物生长受阻。因此,生长阻滞含水量被认为是作物适宜土壤含水量的下限。
田间持水量:指土壤充分降水或灌溉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持水能力的极限值。通常把田间持水量看作旱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被用于计算灌水定额。一般情况下,田间持水量=吸湿系数 2.5。
全容水量:这就是所谓“彻底”的湿,即土壤水饱和时的土壤含水量,此时水分基本完全充满了土壤孔隙。当水稻土淹水,或者对土壤进行较大灌溉时,土壤含水量基本可以达到全容水量。
土壤中的水分,并不是全部能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利用,土壤水分有效性表征土壤水分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称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称为有效水。在以上水分常数中,105 烘干水、吸湿系数为无效水;土壤有效水分=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而田间持水量到全容水量之间的水分有多余水,运动速度快,植物利用较少。
还记得那篇“如人饮水”的文章,人要喝水,动物要喝水,植物也要喝水。了解土壤水分,可以让植物更科学的喝水,也让我们有更多“水灵灵”的作物一饱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