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现代社会的最主要能源之一,被称作“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金子”。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油开采事业蓬勃发展。然而由于技术与管理的缺陷,大量的原油直接或间接地流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这一方面导致石油能源的损失,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人们对土壤的利用。石油污染的现状如何,会引起怎样的危害,我们又能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呢?
石油污染现状
石油污染是指在石油的开采、炼制、贮运、使用过程中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而造成的污染。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多集中在20厘米左右的表层。目前每年有800多万吨石油进入环境,污染土壤、地下水、河流和海洋。就我国而言,目前我国油田区土壤污染面积约有4.8 10
2m
2,占油田开采区面积的20-30%,每年约有60万吨石油进入环境。我国部分石油工业区的土壤残油量达10000mg/kg,远超过500mg/kg的临界值。并且,我国土壤石油污染状况愈演愈烈,污染面积逐年扩大。
石油污染危害
石油污染土壤的危害包括对土壤本身性质的危害,对作物的危害,以及通过土壤或作物对动物和人体带来的危害。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能够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引起土壤有机质碳氮磷比例的失衡。另外,由于石油密度比较小,粘着力强,因此在土壤中容易与土粒黏连,堵塞土壤孔隙,影响土壤通透性。石油还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区系的变化。土壤性质的变化会损害植物根部,阻碍根的呼吸以及对养分的吸收,作物体内污染物含量升高等。作物会表现出发芽出苗率低、生育期推迟、结实率下降、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等现象,最终导致作物的减产,或者因污染物超标而失去食用价值。被污染的土壤的石油芳香烃类物质对人及动物的毒性较大,其中的苯、甲苯、二甲苯、酚类等物质,如果经较长时间较大浓度接触,会引起恶心、头疼、眩晕等症状。除此之外,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具有强烈的三致作用,能通过食物链在动植物体内富集,危害动植物健康。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概览
由于土壤污染的危害极其严重,治理土壤石油污染势在必行,已经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修复法:物理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和污染物的各自特性,使污染物固定,不易在土壤中扩散、迁移、降低其对环境破坏的一类环境物理技术。常用的方法有热处理法、隔离法、换土法、焚烧法、空气吹脱法等。物理方法去除石油污染的机理主要是污染物的转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因此这类方法不值得提倡。
化学修复法: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改良剂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固定、氧化、分离、提取等,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一类环境化学技术。土壤石油污染的化学修 复技术主要包括萃取法、土壤洗涤法、化学氧化法等。
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 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是一类低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环境生物技术。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按所应用的类型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修复技术等。生物修复法因具有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处理技术。
石油污染,是大地的伤疤,这原本黑色的财富却成为土壤的杀手,让人不禁心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能解决土壤石油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