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科学规律去办事,特别是有关领导违背科学规律去决策,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往往会造成比较大的失误,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失。大家还记得五八年大跃进的年代,那个轰轰烈烈的“除四害”的运动,搞得人人上阵,家家参战,来消灭蚊子、苍蝇、老鼠和麻雀这“四害”,后来经过解剖,才知道麻雀除了吃粮食之外,还吃害虫,吃的粮食没有吃的害虫多,总的说来是功大于过,最后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给麻雀平了反,摘了“四害”的帽子,恢复了名誉,只是没有向麻雀赔礼道歉。
在学科学的时候还要辩明真伪,不要上假科学、伪科学的当。举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前几年的就曾经有个用水变油的闹剧。许多人不去好好想一想,还去为这一假发明捧场,文章都刊登到我们的党报上来了。大家想一想,水是H2O,而油却是C和H 组成的,它怎幺能变得出来呢?!(如果真能把水变成油,那世界就会大变样。)还有,有些人(严新)用假气功来蒙骗人,说他坐在屋子里发功,就可以给好几百里之外的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去灭火。这不是瞪着眼睛说瞎话吗?!为了我们今后不再上当受骗,我们也要武装自己的头脑,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包括方方面面,是我们永远也学不完的。所以科普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终身教育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生存概念这个词是个新词,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必须接受终身教育。)1994年11月30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标志着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教育行为。日本早在1982年就已经提出了。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我们为了与世界接轨,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终身教育活动。我们经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就是终身教育的简单表达的方式之一。
今天我们参加科普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了我国社会各界在科普中的责任。在《科普法》第二十一条中规定:“社区应当利用所在地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资源,结合居民的生活、学习、健康娱乐等需要开展科普活动。”
人这一概念,有时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有时指群体的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人的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经过成长、发育、成熟、衰老这几个阶段。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自身条件、生理环境、文化背景等都是不同的,所以在生理上难以明确统一的老年期限。世界卫生组织规定65岁为老年期,而我国规定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
在颐养天年之际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也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如:食物、空气、水、排泄、睡眠、温度、避免疼痛等。
安全需要:是人的安全感,如生活的安定、没有灾难,希望受到保护,没有焦虑和恐惧。
爱与归属需要:又称为社交需要。希望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希望得到友爱和信任,渴望成为群体的一员,这就是人的归属感。
自尊与被尊重的需要:即自我尊重、评价以及尊重别人等。
自我实现需要:个人的能力和潜能得到发挥。
再谈健康,健康是人之所共需(需要),是人之所共求(追求)。就某种意义上来讲,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幸福。
有人说,有了健康不一定就有了一切,失去了健康则肯定失去一切。失去健康,就很难谈论事业和奉献,也谈不到什幺幸福生活。所以,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什幺是健康呢?身强力壮是不是就健康呢?不一定。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吗?也不一定。那幺健康究竟是什幺呢?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即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是联合国在全球的权威机构,把健康定义为“一个人不但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补充了“道德健康”,使之更加完整。提出健康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现在完整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道德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的总称。”可见健康的定义包括了①躯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社会适应良好、④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大家是不是按这四个标准衡量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健康情况怎样?
①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生理功能良好,躯体无疾病。(有啥别有病)。
②心理健康:是指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够在金钱和美女的诱惑下不动心)。自尊、自信、自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不要看谁都不顺眼,生气会生病。在工作岗位要处理好与上下级的关系,处理好和同志的关系;能够做到的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③社会适应良好: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各种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并为人们所理解等。
④道德健康:是指不以损害他人利益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是办事不要损人利己,不干缺德的事),按“八荣八耻”的精神去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有辨别力)。
健康的标准:衡量是否健康应该从健康的定义这四个方面去评价,然而,道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很难量化的。因此,目前健康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前两项,即:躯体和精神,由于各国的科学家都订了不少条,而且也比较繁琐,最后由WHO概括成一句话:“五快三良好”,后来又补充成“五快四良好”。就是:
五快(躯体方面):走得快,说得快,吃得快,睡得快,排得快。
走得快(说明运动系统、骨关节系统),说得快(说明神经反射系统),吃得快(说明消化系统),睡得快(说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排得快(说明排泄系统)。;
四良好(心理方面):良好的个性、良好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处世技巧。
“五快四良好”这健康标准,看起来简单,想做到不太容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根据上海的统计材料:健康的人只有1%~5%,不健康的(有疾病的)只有7%~10%,其余都是都是介于二者之间,处于中间状态,叫做“亚健康”,占80%~90%。也就是说健康和疾病是两个极端,人们的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着的,亚健康的人群不断地向健康和疾病两边分化着,健康和疾病的人群也不断地向对方发展着,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减少和阻止向疾病方向发展,努力增加和推进向健康方向发展。这里主观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大家都看过小说《三国演义》,或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三国时期的曹操(曹孟德)是一位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同时他还是建安(汉献帝的年号)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在他著名的诗篇《龟虽寿》中写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提出的这种科学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有一点辨证思想的养生论点。他首先讲,要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任何人也不能例外。接着又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如果能够善于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说的“养怡之福”不是指的无所事事,坐着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年暮而消沉,而要有雄心壮志,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图强,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的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是:(一)合理膳食,(二)适当运动,(三)戒烟限酒,(四)心理平衡。这也就是希望我们活的科学。我们自己的健康与科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之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科学密切相关。我们每一天都和科学打交道,都离不开科学。所以我们要每时每刻不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意识的和科学联系起来。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找一找答案,就会使自己不断提高科普知识,我们离退休的职工更应该注意养生,在颐养天年之际通过掌握更多的科普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完)